专家称“一刀切”少布置甚至不布置作业并不科学

06.11.2013  19:42

  前天,本报在报道教育部通报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成果时提及,本市一小学作业量太大挨批。两天来,有不少教育界人士与家长来电探讨,什么样的作业量才科学合理,特别是对现在较为普遍的“学校减负家庭增负”问题,各方也是见仁见智。

   举报“作业太多了

  今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提出要对一些“减负”工作不力,甚至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地区和学校予以曝光。为此,还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平台,受理举报信息,及时核查。

  虹口区某被通报批评的学校向记者解释了原因。去年底,该校五年级的一位家长给教育部写信,投诉学校语文学科抄写作业过多,导致了学生睡眠时间太少。接到通报之后,该校立即对全校各年级尤其是五年级的作业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昨天,该校同学也向记者表示,近来学校的功课已经很少了,只是回家后家长仍会布置不少家庭作业。

   布置“有趣的作业

  此次教育部就“减负”问题下发的通报,也引起了热烈讨论——中小学生的作业到底应该怎样布置、科学的作业量又该是多少。对此,上海许多学校正在努力做着探索。

  ■ 地主愿意出1000元,从日出到日落,只要牧羊人走过的地都会赐予他,那么牧羊人该怎样走才能确保面积最大?

  ■ 白炽灯泡每个3元,节能灯泡每个14元,拿着50元和妈妈一起逛超市,怎样组合才能买到最多的灯泡?

  这些不是老师编写的应用题,而是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孩子们自己编写的“数学故事”。校长徐静介绍,这份特别的作业,是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并发现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知道“为何而学”,让他们渐渐领悟到,数学不神秘不深奥,就藏在日常生活中。

  作文先打一遍草稿,再得誊写一遍,这在许多学生眼中是“苦差”,如今,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却变了模样。从2011年起,该校3至5年级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做起了自己的“作文图书。”校长余祯说:“让孩子减负,不等于不布置作业,而是要减少机械抄写的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基本要完成8篇大作文。在该校,每个孩子先将文章写在A4纸上,配上图画,然后全班同学的“同题”作文全部装订在一起,班级编辑部按照选材不同设置目录单元。一学期下来,班级的图书角就多了8本自编的“作文图书”,供大家传阅。“当孩子把做作业变成完成一件作品时,动力自然来了。”余祯说。

   要有“必要的抄写

  然而,虽然各校为“减负”动足脑筋,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也摆在了教育界面前——学校按规定“减负”,但家长却要加码“增负”。

  对此,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傅禄健说,无论是学校“减负”也好家庭“增负”也罢,其实都有一个类似“能量守恒”的规律起作用。据市教科院的多次调查,不管出台了多少“减负令”,但每天从上午8时到晚上9时30分这10多个小时,就是中小学生的学习时段,学校作业量减下来了,家里作业量就会增上去,反之亦然。

  其次,“减负”并不是指学校必须“一刀切”地减少作业甚至不布置回家作业。像语文、英语这样的学科,既要有一定量的书面作业,也必须有一定量的口头作业,包括必要的抄写作业,这才能达到学习效果,唯有这样才真正符合了教育规律。(记者 王蔚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