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赣州扶贫攻坚再提速

09.12.2015  09:33

    自从今年3月开始到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上班后,里仁镇新园村身有残疾的李身柱生活更宽裕了。位于龙南县大罗工业园的就业扶贫福利厂,是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扶持困难群众上岗脱贫的公益性企业。目前,该福利厂已接纳了当地254名贫困群众就业。

    创办就业扶贫福利厂,是赣州精准扶贫、全力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二五”期间,赣州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困难群众生活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如今,扶贫攻坚犹如一首“致富新曲”在赣南大地上萦绕。

     精准识别贫困户

    “今年烟草销售收入有6.3万元,我肯定能脱贫了。”石城县丰山乡贫困户温仰云乐呵呵地算着账。因没技术、没资金,温仰云一家曾仅靠种植4亩水稻维持日常开支。今年初,县科技局派来了扶贫驻村工作队。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温仰云一家种植起了烟草,并加入了县便民烟草合作社。

    温仰云能得到这般扶持,离不开石城对全县贫困人口的调查摸底、精准识别。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赣州以县为单位,统一标准,分级负责,采取按收入倒排、群众评议等方式,逐村逐户拉网式调查摸底,把真正的贫困对象识别出来。严格按照“七步工作法”(即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县扶贫办批准、村公告和扶贫对象签字),全程摄录影像,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目前,赣州精准识别贫困户30.82万户,贫困人口105.06万人。

    为更好动态掌握扶贫工作情况,赣州投入266万元研发建设了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及精准扶贫手机APP平台。全市的贫困村、贫困户及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情况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同时,按照“脱贫退出、返贫进入”的原则,以县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

     千方百计拔穷根

    张修平是安远县新龙乡人,曾在劳动时被电锯锯伤导致左手残疾。加上上有70岁老母亲,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戴着“贫困帽”的张修平经常愁得夜不能寐。2011年,张修平用仅有的5000元购买了300只雏鸡,然而,因缺乏技术,雏鸡存活率不高,张修平又陷入困境。

    今年4月,新龙乡扶贫工作队积极帮他联系鸡禽养殖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联系银行对其贷款。如今,张修平开办了鸡禽养殖场,销量一直很好。

    一份家门口的工作,让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的贫困户侯礼林对生活有了新期待。59岁的侯礼林曾靠一亩耕地为生,生活举步维艰。精准扶贫开展后,当地搞起了乡村旅游,一家生态农庄就办在了侯礼林家门口,现在,他不但进了农庄务工,还搬进了新房。

    数据显示,赣州市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78家,辐射近30万贫困人口。就业扶贫点燃贫困人员的希望。如今,全市已建返乡创业园48个,带动5.2万人就业。

    在教育扶贫中,赣州实施“扶弱”“扶智”“扶特”三大计划,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入学难问题,统筹落实济困助学资金、定向培养大学生等政策。

    从产业扶贫到技术扶贫,从就业扶贫到教育扶贫,赣州精准分类,立足实践,找准症结,开好药方,千方百计拔去穷根。

     社会力量共帮扶

    今年9月,全南县100名贫困优秀高中学生都收到了省政协海外扶贫基金会资助的2000元助学金。今年以来,该基金会已向全南100名听障残疾人和10名听障学生捐赠了110副助听器。

    扶贫攻坚工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赣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引导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个人参与支持扶贫攻坚。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和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支持政策,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扶贫意愿进行有效对接。

    两年多来,赣州争取社会各界扶贫资金21.25亿元,组织了332家非公企业参与“帮村带户”活动,共帮扶贫困村416个、农户2.5万户。记者 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