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赣州好故事:一名医生25年的扶贫路

07.03.2014  17:22

    3月2日凌晨3时,睡梦中的谢睿又被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寻乌县澄江镇一退休教师突然发病请求谢睿前去诊治。这一去就是一整天,到晚上12时多,谢睿才回到家中。这种辛苦,对于谢睿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谢睿的手机从不关机,这样,患者就能随时找到他。

    “我最大的愿望是为这些人治好病,用我勤劳的双手,尽最大的努力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奉献。”从最初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到如今将扶贫作为毕生的信念和追求,谢睿的这个心愿一直都没有改变。

    贫困地区支医

    谢睿出生在瑞金,1989年,风华正茂的他从抚州中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在乐平市矿务局职工医院工作。当时国家号召革命老区的毕业生回到老区或贫困地区支医。谢睿参加工作第13天,学校派人动员他支援革命老区医疗事业建设,他二话不说,当即同意,并选择了最边远的寻乌县。

    到寻乌报到的经历,20多年过去了,谢睿仍记忆犹新。从家乡瑞金出发,近3个小时后才到达寻乌县城,再经过近3个小时的颠簸,才最终到达目的地——丹溪乡卫生院。

    丹溪乡四面环山,地处边远,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许多上了年纪的农民,普通话都听不懂。语言交流困难,成了谢睿行医之路的一个障碍,而丹溪乡的贫困更让谢睿揪心。

    为了让山区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谢睿经常背起药箱,带上洗漱用品和衣服,步行半天到村民家看病,晚上就住在他们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乡里乡亲都很穷,谢睿就经常上山采草药,给看不起病的乡亲们看病,让老百姓少花钱看病、不花钱看病,经他医治的病人,大多药到病除。

    医者父母心,医生的责任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5年来,他每个月都要用自己的部分工资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他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最长的时间曾走了1个多月才回丹溪乡卫生院。由于山高路陡,在路上摔跤、被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有时雨天,还会碰上塌方、泥石流的危险。有一次,谢睿到与广东平远县交界的清溪村为一位贫困村民看病,路上突然遇到塌方,险些遇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谢睿走遍了丹溪乡所有村庄,行程数千里,在连绵不绝的群山里留下了他艰辛的扶贫行医足迹。

    扶贫梦想待圆

    “扶贫究竟应该是谁做?做什么?作为一名医生,我最大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很多贫困的老百姓有病没钱治,我不应该去为他们做点事情吗?我现在是澄江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倾尽院里所有用来做公益毕竟不太现实,所以建一所扶贫医院,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理想和事业追求。” 谢睿25年的扶贫梦令人深思与期待。

    从事乡村医生25年,父老乡亲因为病痛折磨导致一贫如洗的局面让他焦虑、让他愧疚。谢睿告诉记者,25年的行医过程中,他看到最多的,就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疾病和最窘迫的贫穷。

    2007年,72岁的澄江镇农民赖少良猝发中风,三天就要花去药费2000多元,家庭收入有限不堪重负。谢睿知道这个情况后,当即骑车到他家为其问诊,坚持免费为他医治,自己为其垫上2000多元医药费;村民王生寿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前年腿不慎骨折后,每天要花去药费300多元,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谢睿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上骑车给他送去一罐熬好的草药,分文不取,三个月后,村民王生寿痊愈。村民黄德春被挖土车压断大腿,在外地医院进行初步处理就因无钱医治回到村里,找到谢睿。谢睿二话没话,马上给患者制定较好的治疗方案,使其很快痊愈,治疗的费用一直没有还上,直到老人辞世。至今,谢睿没有向他的家人提及此事。

    像这样,在危难之际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的事例,谢睿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也习以为常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谢睿说,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老百姓时常面对的问题,所以需要更多人来关心关注。(来源:赣南日报 记者杨桂兰)

    谢睿其人:

    2008被市总工会授予“十大创业先锋”称号,被选为江西省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

    2012年获得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获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