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江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呈平缓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市场运行缓中趋稳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月份同比增长10.8%提高至10.9%,呈现出开局平缓,缓中趋稳态势。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月增长8.7%,一季度提高到10.5%。
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
一季度全省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3.6亿元,增长10.9%,其中城区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6亿元,增长12.6%,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0.6%。一季度全省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0.6亿元,增长11.0%,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9.4%,城乡市场实现了共同发展。
3、四大行业消费品市场增速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省批发业销售额实现1407.7亿元,增长8.0%;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287.0亿元,增长16.9%;住宿业营业额实现33.9亿元,增长15.3%;餐饮业营业额实现179.3亿元,增长18.1%。
4、多类商品保持增长
(一)食品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消费增速加快。据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一季度全省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43.6亿元,增长1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32.8亿元,增长18.0%;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增长13.5%,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
(二)居住类商品增速较快。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家俱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4亿元,增长37.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7亿元,增长22.4%。
(三)时尚和健康娱乐类商品保持增长。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5.0%、18.3%和16.6%。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同比回落较大
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523.5亿元,增长10.5%,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从各设区市看,大部分呈回落态势。与上年同期比,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回落的有8个设区市,回落幅度最多的达到8.5个百分点。
2、权重大类商品增速出现明显回落
受成品油连续下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石油制品类实现零售额下降7.6%,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这类商品占限上商品的比重很大,其走势对消费品市场影响巨大。此外,受各种因素影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等商品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较大,分别回落了20.7、7.7和32个百分点。
3、网购分流影响本地消费品市场
当前网络购物迅速普及流行。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达6310亿元,同比增幅达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9%。江西缺乏品牌网络平台,没有形成大规模发展态势,网上购物的盛行使得购买力被大量分流,对整个消费品市场发展带来了明显影响。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1、增加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要千方百计促进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提高企业效益和劳动者报酬,通过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优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解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2、科学规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要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方便居民消费。根据市场发展特点制定零售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连锁企业。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企业内部和组织结构,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扶持新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抢抓机遇,扶持省内大型商贸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努力构建现代农村流通体系,抓好农村现代商业网点建设,要适应农村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培育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贸易网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要健全和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助推农村消费的增长。
3、整治市场,优化居民消费环境
要高度重视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经营,完善消费者投诉、应诉、解决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大对不实宣传和误导消费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振消费者信心。
4、进一步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
企业要把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创造出有效供给,要通过科技进步,不断开发和创新产品品种,使低水平、低档次的消费品逐渐淡出市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占领市场,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