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摇钱树” 遂川做大做强茶产业

07.01.2014  12:53

好大一棵“摇钱树

——遂川做大做强茶产业纪实

    新年伊始,从国家工商总局传来喜讯,“狗牯脑”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这是我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茶叶品牌,继2011年获得“中华老字号”后,百年名茶再获殊荣,预示着跻身于国内茶叶顶尖品牌,遂川县几代人为之拼搏的梦想终于实现! 从茶祖梁为镒金陵带回种子,到如今近16万亩茶园;从狗头山下10余株嫩苗,到垄垄翠绿条带;从规模做大、品牌推广,到文化传承,遂川县百年名茶风雨兼程过坎坷,一路征尘一路歌。

    做大规模狗牯脑也有春天

    冬日暖阳里,习惯于“猫冬”的遂川西部山区农民,如今也乐于拿起锄头,上山搞茶树低改。他们明白:趁着产业上扬势头,增收的“春天”还会远吗?

    狗牯脑茶外形紧结秀丽、色泽黛绿莹润、香气清新高雅、汤色橙亮清碧、回味甘攀悠长。这件稀世奇珍偏居一隅,产量不大,奇货可居,茶农习惯于被市场宠着,被远商趋之若鹜。

    小农意识无法做大市场,不脱“小打小闹”窠臼,富民根本无从谈起。做大茶规模,是实现产业发展、做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是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唯一选择,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历任县委、政府清醒认识到。

    看到了这一点,就得从触动茶农最深处的“小富即安”思想着手,行常态之为、全力之举,快步赶超。反复论证、充分调研后,除汤湖之外的遂桂线、久营线沿途乡镇,土壤成分、云雾水汽近似,是茶产业寻求突破的“主战场”、“新阵地”。 从2012年,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奖大扶强、奖新扶优,建立标准化茶叶基地。仅茶叶产业一项,每年就有万亩高标准茶叶基地获得奖补,金额近千万元。一些实力强的外地茶企纷至沓来,全县已有龙头企业15家,加工厂32家,专业合作社20家,红、绿、青茶年产量达5000吨,种植、加工、销售、物流、茶机具年产值5亿元,茶农人均增收650元。

    品牌推介太阳出来红艳艳

    2013年12月1日,一条好消息传至遂川,“狗牯脑”宣传片在“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线路中《旅游推荐榜》栏目播出,名茶品牌推介如同“高铁”提速,逐渐走上高端、大气道路。

    回溯过去的一年,悄然间,狗牯脑推介迅猛发力。4月17日,北上首都,于钓鱼台国宾馆品茗;5月17日,南下鹏城,于深圳市文博会入展;5月30日,茶乡汤湖,代言人唐国强拍摄宣传片……狗牯脑茶品牌推介打出来一记记漂亮的“组合拳”。据统计,遂川县投入到品牌推介的金额就达4000万元。

    自从1915年喜获巴拿马国际金奖以来,狗牯脑茶一直以鹤立鸡群的品质、独树一帜的口感成为本省绿茶翘楚,俨然“皇帝女儿不愁嫁”。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业内品牌的日益增多,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也让名茶的日子不好过了。 是固步自封?抑或涅槃重生?县委、县政府毅然决然选择后者,政府的积极作为就是拓展市场,为茶农增收“铺路架桥”。在北广深等省外副省以上城市和省内地级以上城市设立形象专卖店近100家,发展电子商务1000户;央视一套、十套和江西卫视黄金时间首次看到身影;《狗头山下茶香四溢有说道儿》《遂川狗牯脑品牌营销之路》专题片也登上了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

    文化创意在希望的田野上

    采茶戏《茶乡情》、舞台剧《吟韵茶乡》、茶王赛、茶文化论坛、茶风光摄影……这几年,遂川县的茶文化创意似有“井喷”之势!

    经过200多年的传承,遂川民间制茶高手比比皆是,“一门五茶王”、“双冠”茶王等等,给了文艺工作者极其肥沃的创作土壤。但文化意象多停留在“浅层化”、“碎片化”,深入挖掘少,形式单一化,城市公共设施茶元素稀缺,茶文化这块“短板”禁锢了产业做大,制约着品牌做响。

    名茶能兴县,县亦能凭茶扬名。茶文化建设是实打实的东西,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搞基地、办企业同样实在;要学会算大账、长远账、文化账;抓茶文化建设一刻也不能缓;尽管周期长、投入大,但也要敢想、敢闯。政协委员的调研报告如是写道。

    廓清思路重装上路后就注定要爬坡跃坎,尽管艰难,但也有了准确方向。美丽乡村中茶文化元素凸显出来;县城四大主要街道将会打造成淡雅古朴、清心秀气、特色鲜明的茶文化景观街,条件具备时,饮茶一条街或将出现在游客面前;挖掘历史故事拾珠成串……

    深闺碧玉狗牯脑,百年品牌续传奇;更有人勤春来早,神茶熠熠尽朝晖!或将不久,在遂川,“人人知茶、个个爱茶、天天饮茶、家家种茶”成为习惯;宾招、餐饮推荐狗牯脑成为行业自觉;市民有“茶叶大县”、“中国名茶之乡”的荣誉感、自豪感不是梦!(来源: 井冈山报 郭良芬、刘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