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中美应共同维护双边战略稳定
周一(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握手。
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完成了多项任务: 中美对亚太地区现状进行再确认、再次承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习主席出访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似乎较为警惕,尤其是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不用说所谓的对美黑客攻击了。人们曾一度担忧中美关系走到了紧要关头,很有可能出现双方对峙。
峰会的实质在于国家领导人可以一对一会面,澄清战略意图、给予战略再保证。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就达成了这些目的。
此次峰会达成如下成果,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利益和影响力,并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正面、积极的角色。美国也欢迎中国,这个强大的地区与全球成员的崛起。这已经是最好的再保证了。
只要这两个常任理事国致力于建立更加牢固的双边关系,这种“再保证”就会更多;从而巩固全球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美两国已达成共识,致力于打击网络威胁,保护商业利益和国家机密。双方已解决许多事关网络和商业的问题,以推动企业、技术层面的创新发展。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共同意志应该会使太平洋两岸的商界备受鼓舞。
美国经济仍在调整,中国也正在向经济“新常态”转型。在此期间,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应避免误读和误判,尤其是战略层面,这点至关重要。美国强调高端产品出口竞争力或许事出有因;但中国也需通过科技创新,深化经济结构改革。
与此同时,中国必须发挥其制造优势,推动结构改革大获成功、改善与亚洲的互通互联,尤其是基础设施这一方面。中国需要更好地解释其意图,并提出更佳计划,发掘美国在这个领域的优势。
然而,美国在提倡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同时,也应考虑满足其他经济体的需要;这些经济体仍需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此次峰会还推进了一项重要的预订目标: 加快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进程。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各行各业整装待发,找寻商机在美投资。这就要求美国废除多余的法律障碍;这些障碍的设立,显然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重要技术和基础设施。
此次峰会对“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来讲是一针强心剂,极有可能促成一项不断扩大、互惠互利的投资与贸易伙伴关系。
此次历史性会谈还有很多成果。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内提出了“十万强”计划。以此为基础,中国计划在接下来的3年内,帮助中美各5万名学生赴对方国家留学。美国还承诺帮助100万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此类文化交流是双边关系的基础,最终会带来一个相互更加尊重与稳定的未来。
中美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难民危机问题,防止核武器扩散、化解地区紧张局势、开发清洁能源,这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好兆头。
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此外,还有违反网络安全的行为判定、执行伊朗核问题协议与维持南海和平等问题。这表明,中美的未来前途光明,却也充满挑战,只能通过合作来渡过难关。
(本文作者沈丁立为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