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三中全会后中美密集接触释放三方面信号
原标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美密集接触释放三方面信号
中国网11月22日讯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央在外交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行动,其中对美交往尤其密集。11月15日和18日,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和前总统克林顿分别访华,习近平主席均予会见。11月21日,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华盛顿举行,刘延东副总理出席。接下来,北京还将于12月初接待美国副总统拜登。此外,中国军方于11月12日至14日首次派作战人员进入美国本土,参加了在夏威夷举行的中美人道救援联合演习。
中国领导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接触的首批外国政要以美国为重点方向,一系列安排横跨经济、金融、政治、人文、军事等领域,人们可以从中解读到三方面的信号。
第一,中美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经济改革和调整蕴含的机遇,积极相向而行推动新形势下的两国市场对接。
中方强调双方要在各自深化改革和推进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强政策协调,希望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助推中国国内经济改革并扩大中美利益汇合点,同时要求美国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财政运转机制,确保经济稳步复苏和增长,作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外部有利因素。
美方支持中国推进市场经济改革,期待深入了解中国改革方略的更多细节,希望中方为迅速落实改革制定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在贸易、服务、金融领域扩大美国公司企业的市场准入。
第二,两国培育战略安全互信、稳定发展彼此关系的共同认知和承诺严肃可持续,正在转化为更多的具体行动。
正如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指出的,中美关系已经建设成“一座摩天大厦”,共同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着眼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决策”。只要牢牢把握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势和原则,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就会更加广阔。
双方落实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共同思路是,通过密集高层交往,继续发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亚太事务磋商等机制作用,认真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计划,及时就双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和共同面对的全球性挑战进行沟通,维护和加强总体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三,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对美政策富有战略思维和进取意识,正不断取得积极成果。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职后,加强了外交的主动运筹,强调“要重视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对美不仅要破除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迎头相撞的“历史宿命”,更要将两国关系固定在稳定发展、建设性合作的轨道上。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是在稳定言稳定、在合作言合作,而是拿出了更多在全球战略框架中运筹中美关系的意识和行动,在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同时,优先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力推进周边、“金砖国家”等方向的战略互惠合作,显著扩大了对美周旋空间,有效减轻了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以东布局带来的战略压力,最终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正面触动作用。
当美国的主流思维认识到遏制中国不仅不可行,而且将使美国付出得不偿失的战略、经济、安全代价,建设性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就会上升。
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管理,既是对机遇和合作的管理,也是对风险和危机的管理,不断放大积极因素、缩减消极因素,不允许消极因素恣意生长,真实反映了加强顶层设计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加快推进以经济为重点的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所有领域改革,中美关系特别是中美经济关系将会从中受益,而经济交融和互惠程度的提高对中美战略互信的影响总体也将是正面的,尽管经济交融度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战略互信度的提升。
更大的机遇在于,在双方历届政府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正处在历史上相对较好的时期。这不仅体现在协调合作面的扩大上,更表现为中美双方在政策层面上都不把自己的成功寄望于对方的失败或者对对方大加限制、遏制,表现为美国政府对一个健康、稳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上升,对采取损害中方利益行动的顾忌进一步增多。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敏锐捕捉到美方的变化,身体力行保持对美首脑外交力度,所展现的姿态值得双方关心和参与两国关系运作的人们深思。
稳定发展中美关系,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需要破除的障碍还有很多,其中一些就攀附在“摩天大厦”的地基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仍是心魔。两国国内仍有一些人沉迷于从纯“阴谋论”的角度彻底妖魔化对方的战略政策,极力鼓吹大国对抗冲突,以期从中美关系消极因素的复活、滋长中谋取私利。“新美国中心”等与美国军方和军工利益集团有深切联系的智库继续宣扬“中国威胁论”、就如何从军事上封堵中国向奥巴马政府献计献策。把他们的影响限制在应有的位置和程度上,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做的事情之一。
作者:晓岸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