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公安局依托“三大机制”积极探索监所管理教育新模式

21.12.2016  23:02

今年以来,吉安市公安局准确把握“管教并举、教育为先”的监所管理基本原则,摒弃传统监管场所仅将在押人员“管牢送走”的旧观念,依托校园式教育、人性化教育、一对一跟踪调解“三项机制”,在市本级监管场所创新探索管理教育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教育理念、丰富教育资源,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监管安全管理方面重大责任事故,实现平安创建“零失误、零失分”。

一、完善校园式教育机制,群策群力保稳定。坚持将监管场所办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理念,对在押人员开设法育、德育、智育、体育等课程,做到外紧内松,张弛有度。一是抓法制宣教。每周一、三、五进行授课,重点讲解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在押人员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家庭、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切实提升其遵纪守法意识。摘录法律法规中相关条款和内容,汇编成册,组织在押人员在监室内集中学习、自学,做到有的放矢。邀请法制、交警、治安、禁毒等专家民警开展讲座和答疑解惑,使“严密监管期”变成“学习受教期”。二是抓道德感化。成立道德教育小组,定期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当代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专题教育活动。将读书细化为“三个一”,即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每月读一本好书,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今年还精心打造了特色监区“文化走廊”,内设12个板块、100余张照片,图文并茂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弘扬优秀文化重塑在押人员健康、知礼、从善的人格。三是抓体智专训。每周二、四组织开展队列、跑步等体训和球类、棋类、拔河等娱乐活动。今年10月份,看守所举办了首届监区趣味运动会,极大丰富了监区文体生活,为稳定监管秩序、确保监管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人性化教育机制,将心比心搭桥梁。积极营造温情教育氛围,搭建温馨沟通桥梁。一是强化亲情纽带暖人心。利用家属探视、来信机会,以及设立亲情电话,将亲情帮教融入日常管理中,以情感沟通促进自主转化;开设亲情讲座,播放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家属来信和采访录音,增强人性化管理的针对性和感召力,激发在押人员心态重塑。二是拓宽社会渠道献爱心。遵循“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思路,主动联络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开展零距离接触交流,特别是每逢传统“三节”等重大节庆日,专门邀请机关单位领导开展慰问活动,得到在押人员广泛好评,今年端午节,市妇联牵头到监区开展慰问并赠送励志书籍500余册。同时,主动落实法律援助,每月律师事务所律师开展司法救助,帮助在押人员解决法律方面实际问题。三是建立矫治中心疗心疾。及时对在押人员不良心理进行干预,聘请井大附属医院等单位4名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每周五全天候开展面对面心理咨询,及时疏导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为戒毒重点人以理性、自信、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一对一调解机制,早抓常抓促和谐。近年来,因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而违法被拘留的人员明显增多,为此市局专门组建监所调解委员会,积极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以来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7起。一是确保工作规范化。在看守所和戒毒所内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室内设置人性化标语、图案;制定规范调处相关文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在监室外活动场所和走廊通道设置“矛盾纠纷化解请求意见箱”,制作规范案卷式样,并配备工作台帐专用柜,为调解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二是确保工作常态化。因矛盾纠纷违法的重点人员进入监所后,值班民警即将其列为稳控对象,管教民警在2小时内对其谈话,全面了解基本情况,掌握其违法原因、后果,并加强与办案单位联系协作,对症下药,形成整体教育和化解合力。三是确保工作制度化。将矛盾化解工作纳入年度管教工作的绩效考评,对于每起矛盾纠纷,指定责任领导和民警,督促办理进程,提供协调指导,发现棘手问题及时组织会诊,并制定相应对策开展针对性攻坚,实现了调解工作的高效、流畅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