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闻博览:“三更半夜”包含了古人两种计时法
17.10.2014 13:36
本文来源: 江西电视台
说到古人的计时方法,多数人都会说出更鼓计时法和十二地支(时辰)计时法。然而,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天色计时法鲜为人知。
通俗地讲,天色计时法就是与时辰对应的天色描述。也就是说,十二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对应时辰中的十二地支(夜半对应子时,以此类推)。天色计时法,在古诗文中运用较广,例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其中就多有天色计时法的使用。
我们常会听到年长的人说“三更半夜”。其实,这四个字中就承袭了古人的两种计时法。“三更”和“夜半”其实是一个时辰的两种不同叫法。除了地支计时法和天色计时法之外,古人还为漫漫长夜单独制定了计时法。古人把夜定为五个时辰,叫作“五更”或“五鼓”(源于“晨钟暮鼓”,晨撞钟,暮击鼓为旧时习惯)。与常人理解不同的是,一更并非对应子时,而对应的是戌时,也就是说,夜从戌时(黄昏)开始,卯时(日出)结束。这样一来,“三更”正好对应“夜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更半夜”。
本文来源: 江西电视台
17.10.2014 13:36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