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三难”作风病久治难愈病根在哪?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句“台词”也许人们并不陌生。但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重点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还是让人感到有几分期许。
千万不要以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好似是有关机关、窗口服务单位的一种脸谱化刻板印象。如果你留意下孕妇跑20趟办不下准生证、北漂青年办护照往返6次多跑3000公里、病重老人躺在担架上亲自取钱、海南女孩办理更正姓名错误耗时3年半等等有关新闻报道的时候,不能不说这“三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许有人还似曾经历,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三难”之所以久治难愈,似同癌症,并不是这个病是绝症,而是这个病生得的确有点怪,且病得不轻。多年来,每逢说要转变机关作风、要创建文明窗口单位之时,领导动员报告绘声绘色例举病症,电视问政也是犀利开篇,好似真的找到了病症的源头,要下猛药根治了。可随着时光的推移,有人恍然大悟治理“三难”只是一个噱头,让人唏嘘不已。这是病根之一。
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所谓的好单位,多半是那些办这证办那证、办这审批办那审批的行政审批部门,或执法部门、行业垄断经营部门。而这些部门,不少人往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中,却没有装在内心。这是病根之二。
病根之三,那就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从部门或行业来说,办事意味着收费、执法意味着罚款;从办事个人来说,权利寻租,吃拿卡要屡禁不止,视国家法律与制度为儿戏。
与其说找出“三难”的病根是关健,不如说下猛药根治更是关健。“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本”,要从思想上,引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要从制度上,转变政府职能,不该审批的坚决取缔、不该收费的坚决取消;要从权利监督制约上,综合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监督与曝光并举,还办事的本来面目,让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