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拿什么拯救血泪浸染的医患之伤

11.11.2013  14:15

医忧则武 医患乱景亟需医改“动真刀

浙江温岭刺医事件引起的医患风波还未平息,在几百公里外的上海,“医而忧则武”的景象接力上演。5日,上海华山医院邀请当地警局教官,向职工培训面对暴力侵害如何自卫;同日,中山医院也邀请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四段高手,前来传授防身绝招,吸引了大批医护员工。这被医患关系逼出来的“医而忧则武”,让网民感到“五味杂陈”。

就在上海医院组织职工学习武术之后,《北京青年报》一篇调查报道,把“给多少钱闹多大事”的“职业医闹”曝光于众,让人惊诧。尽管有些滑稽,但客观上讲,提高医院职工应对暴力侵害的能力,确实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有数字显示,近年来医疗纠纷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5年增加近7000起医闹事件,仅2012年全国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

我们知道,温岭刺医事件之后,“心有戚戚焉”的医生群体开始用“守尸”的方式集体发声,并得到草根网民的网络声援,迅速诱发区域性、行业性的舆情风波。而对于类似事件可能带来的“破窗效应”,社会舆论应有足够的警醒和深刻的反思。从这一点看,院方组织武术教授的课程,客观上也带有熨平医护人员紧张神经、安抚职工恐慌情绪的危机应对属性。

有舆论认为“医而忧则武”可以是权宜之计,但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大众网不认为“武力”可以治本,“若将此作为解决‘医闹’的药方则并未抓住问题要害,即使人人都练成绝世武功也不能弥补医患矛盾的制度性缺失。”活跃网友“老徐时评”的诘问则带着苦涩和感伤,“正常医患关系的建立难道要靠以暴制暴吗?

血写的悲剧只会加剧撕裂”,“以暴制暴”是社会道德滑坡、医患双方缺乏互信的“双败”结局。《南方都市报》的“来论”提到,“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离开了关爱和“人的温度”的考量,即使成为武林高手又如何?恐怕也只能把自己推向社会和病人的对立面,而不是换来医患关系的和谐。

经济观察报》亦有评论指出,不管是“习武”防身还是配足保安,对于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都是治标之策。患者把极端的无力感化为凶暴,医生付出生命的代价并向自身群体传递幻灭的情绪,双方以及整个社会都成为医疗体制症结的输家。

医疗纠纷的“血光”渗透、职业医闹的各类“变种”,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其原因,是平民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敏感心态,是部分医护人员医德欠缺、向钱看齐的职业心理,是大部分医院延续“以药养医”等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是医疗纠纷评价、仲裁机制的严重缺位。一言以蔽之,正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尚未成功”,把医与患逼到了“你不仁我不义”的角斗场。当然,还包括不良媒体对医生群体污名化、片面性的报道,加剧、固化了医患恐慌。

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挥舞的利器和逝去的生命,再一次折射出医改政策的部分弊端。”当前,被舆论报以十分期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是其核心议题。在血泪教训足够惨痛的医疗领域,能否有“动真刀、见实效”的医疗改革推进,正愈加攸关国计民生的长治久安。

宝山探头 争议报道引发媒体隐私追问

近日,网上一组探头照片引发关注,“国际在线”摄影报道称,上海宝山区某路口一根杆子上安装了50多个“探头”。报道发出后,各方关注,有网民揣测这排“小燕子”是“恐怖的天网”。

经媒体进一步调查,这些探头并非公共管理所需,而是附近一家名为“宝康”的科技公司在设备测试:54个设备里,有16个是摄像头,其余的则是照明灯、报警器等(已经装了有近半年),起初的媒体曝光或有“不实”之嫌。拥有60多万粉丝的上海媒体人“宣克炅”,4日在个人微博客上向同行喊话,“新闻不是这么做的,探头性质、用途一概不核实,这记者当得太容易了”。而5日的《新民晚报》,则别有深意地列举“超速摸胸门”等4个近年颇有争议的 “探头事件”,证实“探头触犯隐私事件屡有发生”的担忧。

6日,被媒体曝光的“探头群”被相继拆除,据媒体报道,“测试设备”的宝康公司承认,“该处监控设备的实验点建设前确实没有报批”。只是,在长达半年的“测试”期中,当地监管部门何以一无所为、任由街头探头“自身自灭”,何以媒体曝光就“见光死”?以“反映城市改革开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办报宗旨的《城市导报》厉声定言,“这些非法的探头光明正大地立在杆子上,交警不可能看不到,管理部门也不可能不知晓。看到不汇报,知晓不处理,就是玩忽职守,就是渎职”。

根据《上海公路管理条例》规定,除公路防护和养护需要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或者地面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征得市或者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

针对此风波,官方的主动回应是在6日的探头拆除阶段,先是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镇政府在官网上表示该项目“事前未报批、事后未报备”,而当地区政府则通过官方微博转发通报,“宝山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监管制度,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只是,一周过去,当地建交委、路政部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尚无进一步回应。

面对探头的拆除,《东方早报》先用《“74个探头”拆了 疑问仍有一串》的标题来表明态度,次日则刊载评论《就算是公共场合也不能无视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对公共场所探头的安装密度、工作时间、清晰度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已有的规定则应严格执行”,“公共场所的监控,是一种公权,它必须受到限制,被关进笼子里”。

举头三尺有监控”,随着城市硬件不断升级,街头巷尾的监控设备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治安、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公共场所,为了公众安全利益而安装监控探头,是政府授予一些部门的特殊权力。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缺乏一部针对监控设备的管理法规。在目前相对粗放的监管背景下,媒体对个体隐私泄露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有机构和个人出于商业利益和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把探头再往前挪三尺,就完全可能进入个人的私人空间,无所不在的探头随时有可能被利用成为偷窥侵犯隐私的工具啊”。

一方面需要官方勇敢发声,正视工作的欠缺和监管的不足,回应关切;另一方面,则需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健全适用监控设备的管理法规,厘清公私之别——要彻底解开萦绕民众心头的“探头心结”,恐怕一个都不能少。

迪士尼站 地铁设计纳民智的问政思维

中国大陆首家迪士尼主题乐园尚在施工过程中,上海地铁迪士尼车站则计划于2015年投入使用,那么,号称“将有机结合中国风格、海派文化、迪士尼元素”的迪士尼站究竟会长怎样呢?

日前,上海地铁在网上公布了六大候选方案,邀请市民选出心目中的理想方案。相关方面表示,迪士尼站方案的“六选一”,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首度邀请公众参与地铁车站装饰设计决策过程。尽管也有声音质疑“决策过程太费周章”,但大部分网友都对此举表示了极大的兴趣,黑龙江网友“Mystia凉茶”夸奖:中国主题车站和列车还是空白,上海来带这个头很赞。

网络世界藏龙卧虎,网民智慧不可小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支持心仪方案之余,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意见,“希望车站多点米奇元素”、“为何不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分几块区域布置”、“再多一点中国元素、上海风格”……还有网友告诫,“这是小孩的天地,安全,放心,合理,突发事件的疏散应付能力才是重点”。数据显示,网民对此事的关注热情一路高涨:一周时间,已有约2万人次参加投票。

对于官方规划而言,能够做到自信面对互联网开门纳谏,实属不易。应该说,地铁设计面向全网公开征集意见的做法,不仅意识超前,也是海纳百川的城市个性体现。

有网民甚至还联想到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草坪路径的故事: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在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草坪路径时突发奇想,先让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覆盖,然后让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半年,再根据草地上被游客踩出的宽窄不一的自然小道来铺设了人行道。最终,在1971年的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该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是一个将选择权交给使用者、最后收获成功的经典设计案例。其实,在很多时候,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以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时下,中国网民数量超6亿,网络时代让民智的释放有了空前广阔的平台与自由的出口。反过来看,也为官方集纳民智,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通道。

在新浪微博,上海地铁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目前已超483万,比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还多近80万粉丝,这既显示了地铁对于上海的重要程度,反映了地铁方面平日注重网民互动、公信积累的开放态度。粉丝就是影响力,号召全网为车站设计投票,正是将这种官民互动的新媒体思路应用到现实规划的一个典型。

我们回顾,在以往不少“低调沉默上马、轰轰烈烈下马”的项目工程中,总有决策过程不明、公众参与不足、舆情研判失误的失职身影。地铁方面也大可从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发展历程中得到启发和教训,避免“全民参与”流于形式。尤其在后期跟进的工作中,对热心网民的建议和意见做好回应和反馈,充分吸收民间养分,以防止网民智慧资源的流失。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