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PM2.5浓度“爆表”

07.12.2013  14:40

■ 今天上午,轨交三号线在雾霾中若隐若现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 雾霾天开远光灯,严重影响视线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 今天上午静安公园内,仍有市民在雾霾中锻炼 陶磊 摄

  原题:上海PM2.5浓度“爆表” 周一冷空气或可赶走雾霾
    申城空气污染惊现“爆表”!今晨2时,本市PM2.5小时浓度一举跃过500微克/立方米大关达509.8,10个国控点监测所得PM2.5浓度有6个“爆表”,其中徐汇上师大更是惊现630.7微克/立方米的高浓度!

  按照标准,PM2.5日均浓度为251至350微克/立方米为最高级污染——六级严重污染,而今天凌晨,这个数值已超过350。据悉,上海出现这样高浓度的污染十分少见,只有在春节大年初五凌晨迎财神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时才出现过,且持续时间极短。昨天18时起,本市已发布空气质量重度污染预警,启动相应的应急减排措施。截至上午10时,本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为416,为六级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小时浓度达494.4微克/立方米。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今天,本市仍然是中度到重度霾,期间能见度3至5公里,7日逐步转为轻度霾,能见度上升到4至6公里。

  专家介绍,本轮污染是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雾霾,持续时间也特别长。形成原因一方面由于冷高压从华东一带入海以后,变性高压处在东部沿岸,使得地面湿度增加较快。就好比在申城上空捂了一个锅盖,脏空气进来出不去;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弱的偏北风转为后期弱的偏西偏南风,海上的清新空气无力吹走汇集起来的污染物。如果没有足够强势的冷空气前来驱散雾霾,这种灰蒙蒙的天气状态仍将持续。今天仍将维持较高浓度污染,明天起会稍有好转;下周初冷空气影响下,申城风力增大,气温下降,此轮雾霾天气有望终结。

  我们经常说雾霾天,其实雾和霾区别十分大,只是常常相伴而生。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霾又称灰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另外,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本报记者 郭剑烽 马丹)

  (中新网江西新闻12月7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