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政府当企业的“后勤部长”

08.01.2014  13:53

     上高县创优发展环境启示——风清气正好扬帆

    这是上高县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近年来,该县实际招商引资进资额每年以60%的速度递增。2011年以来,全县新引进亿元(千万美元)以上项目5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建立绿色食品、鞋业、印刷包装3个省级产业基地,形成了鞋业、食品、机电、新型建材4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一个没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上高,为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环境佳地、投资宝地”?记者走进上高一探究竟。

     启示一:坚持环境立县、环境兴县的理念,政府转变职能,当好企业的“后勤部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上高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选择:靠优化发展环境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多年来,上高县的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他们始终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重大项目亲自上门,重要客商亲自接待,重大问题亲自协调;明确提出领导干部是第一投资环境,公开向社会承诺,当好企业的“后勤部长”。同时,对县属各单位实行优化发展环境“一把手”负责制。去年,针对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十八条规定》,提出11个严禁65个不准,规范了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收费、行政处罚和公共服务等行为。

     启示二:让客商和群众来评判环境优劣,倒逼全县形成重商、安商、亲商、富商氛围

    在上高县,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年,全县重点涉企服务单位的主要领导在电视上亮相,就本单位优化发展环境的便民措施、服务标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向社会公开承诺。接着,单位“一把手”带队,深入企业走访,了解客商需求,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

    每年,县里召开2次百家企业评政务环境测评大会,采取“不记名、不集中、背靠背”测评方法,将测评表和贴好邮票的专用信封送至企业和群众代表手中,请他们测评,并将表邮寄至县整治办,统一拆封,分类汇总。县领导在会上公开讲评,对排名前6位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作典型发言;对排名后3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单位主要领导在讲评会上和县电视台作深刻检讨,限期整改。

    自1996年以来,上高的这种测评和讲评活动从未间断过,已经连续实施了17年。

     启示三:对环境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冒头就打,并从源头上解决深层次问题

    上高县委、县政府认为,环境问题就像“牛皮癣”,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冒头就打。他们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销号”整改,同时,对苗头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2012年,该县开展了涉企收费专项清理工作,9个单位受到查处,金额达200多万元。并同步建立了入企检查报批制度、检查后需要收费或处罚备案制度。这些制度执行以来,叫停3起入企检查,规范3起涉企处罚。为了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开展了行政提速专项治理工作,以环节集中为抓手,压缩审批时限,全县29个窗口共264项行政审批项目的时限,在1831个工作日基础上,缩减了509个工作日,比例达27.8%。尤其是投资100万元,在全省的县级市率先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从源头上防止“小鬼难缠”现象的发生。

     启示四:始终把抓环境与正作风相统一,一起抓,同样硬,效果明显

    上高县坚持把肃风气、转作风与优环境、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

    首先,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管。制定了干部预警管理机制,向全县党员干部发放行为规范“漫画口袋书”,时刻提醒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规范干部的行为。这一做法被中组部确定为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示范点。其次,加大了对干部“吃喝”、“走读”等现象的督查和惩戒力度。建立健全了公务用车标识管理制度,连续5年春节,对公车实行集中封存管理。发出《关于规范公务接待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实行公务消费刷卡制度,对违反公务接待规定、公款吃喝“打白条”、赊欠餐费的单位,一经查实,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在全县通报批评。(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李文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