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MI显示下行压力仍偏大 中国将加大定向调控力度

04.05.2015  16:24
原标题:4月PMI显示下行压力仍偏大 中国将加大定向调控力度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

两天之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5月1日发布PMI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同上月持平,创历年同期新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多方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本次政治局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定向调控力度,说明稳增长已成为当前首要工作。预计二季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支持政府投资;货币政策中性偏松,继续降准降息的同时,创新和应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流动性适度加速。

经济下行压力仍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但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日前公布的PMI数据表现偏弱,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分析称,首先是增速有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需求偏弱。1至4月,新订单指数维持在略高于50%的水平,总体偏弱。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企业反映订单不足的数量明显上升,比重达到48%以上,明显高于去年前三季度。二是效益有下行趋势。一方面,由于市场环境偏紧,企业扩张规模减缓,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劳动力、资金、物流等成本较高,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仍显不足。4月新订单指数为50.2%,与上月持平,低于历史同期总体水平,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连续两个月回落;二是制造业仍处于结构调整和去库存阶段,部分企业控制生产,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尤为突出。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处于临界点以下。

与PMI同时公布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同样表现不佳,不仅连续两个月回落,新订单指数更是降至临界点以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4月数据略有回落,主要受建筑业商务活动增速高位放缓的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加剧了低通胀带来的风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红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持续性的经济减速、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负增长,将使中国未来一段时间面临一定的通货紧缩风险。

加大定向调控力度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定向调控力度”,“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有分析认为,会议将稳增长继续放在第一位,调结构退居第三,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突出稳增长目标。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中央的宏观管理思路已经出现重大转折,摒弃过去两年的“总供给收缩”,转向“总需求扩张”,而总需求扩张的主要思路是“中央货币宽松+地方基建托底”。

调控思路的变化与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有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中国正处于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增长动力提升的换挡期,应当防止传统动力过快衰减,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所以还是要将稳增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将“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增加”作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定向调控力度加大,必然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相关工作已在筹备,近期将陆续展开。4月24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近期会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国家发改委将不断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4月2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就发布了重庆和内蒙古两民用机场的可行性报告批复。

货币政策则不会大幅转向。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我国流动性目前总体偏紧,随着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再加上受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近期我国央行的外汇占款增速放缓,惯常的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性货币渠道受到一定抑制,这也促使我国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坚持货币政策中性和改革创新,就必须寓改革创新于货币政策调控中,创新并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有效预调货币政策并适度增加流动性。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姜超认为,当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高利率是主要风险,6.8%的贷款利率远高于5.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速,利率急需降低。目前央行已经两次降息、两次降准,虽然成功地将短期的货币利率降至2.5%左右,但长期的10年期国开债利率依然高达3.8%,与长端利率挂钩的贷款利率居高难下。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极度宽松,货币利率大幅下降,继续降准降息虽可强化货币宽松,但对于降低信贷利率作用有限。导致利率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超万亿地方债发行,未来央行可考虑通过注资后的政策性银行直接或间接购买地方债。另一个重要原因或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资金供给意愿不足,未来可考虑推广信贷抵押再贷款,类似于央行购买银行优质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