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凤军:不必为新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耿耿于怀

29.05.2015  12:31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水平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969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20倍。

  调查数据显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09760元,专业技术人员66074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748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40669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2914元。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1%。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70。(5月28日《京华时报》)

  国家统计局对去年就业人员的平均工作进行公示,结果又让广大群众相当吃惊,没有想到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其年薪会这样高,比参加十几年工作的都高出很多,面对这样的事件出现,更多的人,尤其是低薪阶层其内心更有一种强烈的不平衡,觉得自己又被平均了。

  不必为平均工资这一组数据为自己的人生徒增烦恼,因为在这一事件之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值得百姓深思。首先百姓要明白的是,这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又有几分真呢?很多百姓觉得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就是权威,但是统计数字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水分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统计数据的采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受访群体工作区域、工作岗位。如南北方工资水平相差应该很高。在受访人员当中,这被调查的比例南北各多少呢?岗位不同,也造成数据有很大的出入,如在科技工作岗位的,与在普通企业岗位上或者是在小乡镇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差距更大。二是与受访者的个人素质有关。现在的年轻人顾弄旋虚得不少,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在对待工资这个问题上,会不会有年轻人弄虚作假呢?个人素质的不同,让调查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差异。三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工资高,正好处于调薪阶段,全国各地都对最低工资进行调整,他们也是最早受益的人群。这也说明了工资改革年轻人所得到的实惠更大更多。因此在这一事件中,百姓要做的还是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吧!

  其次这一事件的出现,也体现了一个原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科技含量的人员其工资依旧值得让普通人艳羡,所谓的知识无用论任何都不靠谱。再者就是在工资水平上,想实现地域、岗位上的完全公平,完全是不可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某些特殊行业的人员工资依旧鹤立鸡群,他们所过的日子永远是光鲜的。而相对于贫困地区和普通职业的人员来讲,想通过工资改革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还是放下自己的心态好了,涨多涨少还需要当地的经济实力来支撑。没有钱想过什么好日子,这样的想法最好不要有,除非跳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任性一回,做到“世界很大,我想去逛逛。

  最后要说的是时代改革,工资总是要涨的,毕竟消费水平也一直在涨,无论涨多涨少,大多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开得多的地区,收入大,开支也相对多些,开得少的地区,收入少,支出相对也差一些,生活总是要过的,不能为了工资的不同,而耿耿于怀让自己不高兴。事实上平淡看待工资问题,也许让自己的生活更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