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少年遭母亲皮带抽打近两小时 不治身亡(图)

17.04.2014  13:54

圈内为事发房间。

打死儿子的汪薇(身着蓝衣者)被民警带到事发现场。

没有人能够体会,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何阳杰忍受了怎样的痛苦。4月14日晚,这名年仅11岁的少年在广元市苍溪县龙王沟大石巷家中,被人持续殴打近两个小时。

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何阳杰最终仍不治身亡。令人唏嘘的是,施暴者正是何阳杰的亲生母亲汪薇。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赶赴苍溪,对这起悲剧事件进行走访。苍溪县公安局称,汪薇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事件正在调查中。

住户目击

被皮带抽打近两小时 孩子只穿短裤叫声惨

苍溪县龙王沟大石巷,一栋位于坡道旁的居民楼,是何阳杰生前的暂居地。他和母亲汪薇租住在该楼五层一套两室一厅的房间中。

娃儿太造孽了,才那么大点,就走了。”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附近不少居民闻讯赶来,唏嘘感叹。在他们带领下,记者来到五楼何阳杰家门口,只见大门紧锁,门口放着一次性手套和鞋套。有居民说,这是警方勘查现场留下的。

何阳杰的房间紧邻楼梯,与隔壁一栋居民楼距离不足5米。透过对面居民楼的窗口,可以清楚观察到他房间的窗帘已被拉上,阳台上挂着一些衣物。

李先生是对面居民楼的住户,事发当晚,他曾目睹何阳杰挨打的场景。“大概晚上8点过,我听见孩子的哭声,很悲惨,还夹杂着大人的声音。一时好奇,我趴到厨房窗台上看,正好看到小孩挨打。”李先生说,当时他看到对面5楼客厅有一个小孩趴在地上,身上只穿着红色短裤。旁边有个女的拿着一条类似于皮带的东西,约1米长,正在抽打小孩。

看着就觉得起鸡皮疙瘩,太可怜了。”李先生称,孩子可能是实在痛得不行,蜷着身体坐起来,但女子并未停手,继续用皮带抽打,“大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孩子哭声很大。”李先生称,其间,旁边有邻居看不下去,曾在阳台处大声呼喊,“说教训孩子也要有个度,打了这么久,够了。”那名女子听到邻居喊声,大概停了5分钟,随后又开始继续抽打。

晚上9点40分左右,孩子的哭声变小了,我看见那个女的终于停下来了,端着两碗饭放到桌子上,不过孩子没吃,只是趴在桌子上。”李先生说,当时他以为没事了,便转身回到屋内。约20分钟后,当他再次到窗口观察时,发现“小孩趴在卧室床上,女的正在给他换床单。”其后不久,李先生回屋睡觉,“后面的情况,就不晓得了。

房东说法

出事屋内有竹条皮带 其中一根竹条已断了

徐玉珍(化名)是汪薇的房东。去年7月,汪薇以每年6000元的租金,向她租下了这套两室一厅的新房。“考虑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才勉强同意(租)给她的。”昨日,徐玉珍说,平时自己与汪薇接触不多,仅有过两三次交流。

悲剧发生后,徐玉珍通过邻居电话告知才得到消息。“不敢相信。她咋可能干出这种事情?”徐玉珍说,印象中汪薇算是比较本分的女人,“平时穿着时尚,待人接物很有礼貌。

4月15日上午,悲剧发生次日。徐玉珍曾匆匆赶往出事房间。在楼道中,她正好遇上民警带着汪薇指认现场,两人没有言语交流。“她穿着蓝色外套,看上去整个人很憔悴”。徐玉珍称,当时她曾随民警进入事发房间。“屋内有3根竹条,其中一根已经断了。另外,还有一根汽车用的传动皮带。”徐玉珍说,民警在拍照后,将这些东西全部取走。

除此之外,徐玉珍称,她还留意到屋内的方桌上,放有两碗米粉,“大碗已经吃了一半,小碗基本没动,有双筷子插在碗里。

同事讲述

事发前接到老师电话 单亲妈妈说娃娃骗钱

汪薇工作的地方,在苍溪县城一家美容院,距离出事出租房车程约2分钟。昨日下午,记者前往该美容院了解情况。一位张姓负责人介绍,汪薇已两天没上班了,“我们知道她家里出了事,4月15日上午,她曾打电话来请假。

该负责人称,汪薇平时性格不错,与同事相处融洽,“尤其是对自己小孩,特别在乎。”美容院的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7点40分。“她一个人带孩子,每天中午如果有空,都要赶回去给孩子煮饭。碰到特别忙的时候,她会带小孩去外面吃。”该负责人称,她曾和何阳杰有过几次接触,“孩子确实有些调皮。”汪薇也曾向她诉苦,“管不住孩子,很无奈。

据了解,汪薇每月的平均工资约在1500元左右。“她和老公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确实挺困难。”该负责人称,汪薇并无不良嗜好,虽然在花钱方面非常节省,但对孩子却从未克扣。“小孩每年过生日,她都要花钱庆祝,有时还要带出去旅游。

对于此次悲剧,该负责人称,自己并不是特别清楚。但交谈中,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细节,在事发之前,“汪薇曾被学校老师电话喊过去,回来后她跟我们说,小孩和同学合伙骗了其他家长的120块钱。

该负责人称,当时汪薇比较气愤,她还曾和其他同事对其进行劝慰,“没想到会出这个事情。我相信,她肯定不是故意的。

医生介绍

孩子四肢都发现伤痕 屁股部位伤势最严重

苍溪县人民医院,是何阳杰接受抢救的地方。昨日,该院急诊科主任李现发介绍,事发当晚10点31分,他们接到电话,“120指挥中心说,在龙门沟加油站对面,有一名意识障碍患者需要救援。

该院医护人员迅速出动。“大概晚上10点33分赶到现场。”李现发称,当时何阳杰身上穿有衣服,被一名中年男子抱到急救车旁,“她(汪薇)也一直跟着。”在急救车内,何阳杰已经陷入昏迷,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心率只有60。

随即,急救车将其紧急接到医院。“路上最多只花了两分钟。”李现发说,到达医院后,他们再次对何阳杰进行检查,“小孩头部没有明显外伤,但四肢都发现伤痕,尤其是屁股部位的情况最严重。

李现发介绍,发现何阳杰情况危急,他们组织医生抢救,但遗憾的是,当晚11点27分,何阳杰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大概20分钟后,警察赶到医院。

警方表态

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孩子死因还需尸检确定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苍溪县公安局了解到,事发当晚,警方已对施暴嫌疑人汪薇采取强制措施。

一位不愿具名的民警透露,通过对何阳杰的尸体进行初检,发现他身上多处存在皮下出血。“可以肯定的是,小孩确实挨打了。但这究竟是造成他死亡的诱因还是主因,需要在尸检之后才能确定。

警方介绍,目前他们已联系上何阳杰的生父,并通知他尽快赶回苍溪,签字同意对何阳杰进行尸检,以确定他的具体死因。此案的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学校反应

班主任听到噩耗哭了 否认曾向孩子母亲告状

从何阳杰家下楼,沿着一条窄窄的巷子,缓缓下行,再转一个弯,就到了龙王沟路,继续前行30米左右,就是何阳杰生前所在学校—苍溪县陵江镇第三小学。步行虽然要三四分钟,实际上只有一墙之隔。

这所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像何阳杰这种转校生。陵江三小副校长佘勇说,“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安全,经常请交警、消防到学校给学生讲解安全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每学期还要召开两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都要强调抓安全。建校18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见记者前来采访,正在上课的六年级一班班主任牟冬梅也来到了校长办公室,她是何阳杰的班主任。

在牟冬梅眼里,何阳杰身高1.5米左右,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与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何阳杰在学习上比较认真,成绩在班上属中等偏上。“昨天(15日)早上7点40分,我到班上进行晨检,发现何阳杰的位置上空着的,就马上给他妈妈打电话,但电话一直没人接听。随后每隔几分钟,我继续打,直到8点过,终于接通了。电话那头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说了一句‘我是警察,她这会儿不方便接电话……’随后就挂断了。

牟冬梅预感不妙,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虽然距离何阳杰的家只有一墙之隔,但上午有课,她不便出校门进行家访。到中午时分,有接学生回家的家长在校门口议论纷纷,这些议论由学生口中传到牟冬梅的耳朵里。还在办公室的牟冬梅,听到何阳杰被妈妈打死的消息后,伤心得当场哭了起来。

有邻居指出,是因为何阳杰伙同其他孩子骗了其他家长的钱,其他家长找到学校老师,老师将此事通报给何阳杰的母亲,才发生了家暴致人死亡的悲剧。对于这种说法,牟冬梅表示毫不知情,“何阳杰的妈妈虽然经常给我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对于这个说法我真的不知道,事发前也没人找过我。

佘勇说,下一次学校开家长会时,将专门就“暴力教育”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希望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市民质疑

悲剧本可避免 为何无人报警?

何阳杰被母亲在家中抽打了近两个小时,其间叫声凄惨,而对面居民楼有不止一个住户目睹了这一切。虽然也有人看不下去,在阳台处呼喊,“教训孩子也要有个度,打了这么久,够了。”但遗憾的是,在何母对儿子实施家暴的过程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报警。

这起悲剧本可以避免,要是有一个人报警,也许孩子就不会失去生命。”市民赵先生说,“看到母亲打儿子这样的事发生在眼前,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人家的家事,其实家暴也是违法的。孩子挨打哭了那么久,如果有目击者报警求助,及时制止那位母亲的过激行为,这起悲剧完全可以避免。”专家观点对犯了错的孩子不能简单打骂了事

悲剧的发生让人震惊,尤其是当这种极端的案例出现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更是让人扼腕叹息。

孩子犯错,家长该如何教育?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游永恒。

孩子犯错,首先家长不能采取极端教育措施,那样造成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游永恒说,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重在平时教育,要防范于未然。此外,在平时生活中,孩子的合理需求也应当聆听。

这是个典型的单亲家庭案例,母亲面对犯错孩子,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造成了悲剧。”游永恒称,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应及时进行沟通,要询问孩子为何这样做,不能简单打骂了事,否则类似问题可能再次出现。“越是单亲家庭,孩子越需要关心。不管父母身在何方,交流是必要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游永恒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严厉,但严厉并不等于粗暴,“平时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情感和心理上的温暖,如果仅仅在出现问题后打骂,这将给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华西都市报 廖金城余勇许雯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