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标配”成了学生得“累赘”

17.08.2015  19:52

  南京高校的新生就快报到了。这些天,他们正忙着跟父母一起采购开学装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把电脑、手机作为开学的标配;爱好旅游的学生,家长还给他们买了相机。这几样加起来就要上万元。(8月15日现代快报)

  电脑、手机这些东西,在改革开放前,大学生连看都看不到,更不要说买了。现在,电脑、手机成为大学新生的“标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好事。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脑、手机成为大学生的标配同样有隐忧。

  毫无疑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有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一般都很辛苦,而进入大学之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进入大学以后可以松口气。也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想法,很多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挂科者有之,留级甚至退学的也大有人在。本该用来为学习服务的电脑,事实上成为了学习的“累赘”。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作为学生的家长,孩子考取大学,为孩子花钱,花得心甘情愿,出手都很大方,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不过,话得说回来,做家长的这时候还是要多一点理智,要弄清楚: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几年前,笔者曾经在韩国高校考察。同样是亚洲的国家,韩国的大学生远远要比中国的大学生辛苦。韩国一般的家庭,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后,就不再负担他们的学费。在韩国高校,大学生边打工边上学的现象非常普遍。也正因为如此,韩国大学没有“年级”一说,学生随时可以休学打工,挣到钱再返回学校学习,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韩国家长的这种做法,看起来好像没有人情味,但是,这对于培养孩子尽早在精神上、经济上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无疑大有裨益。

  事实上,电脑、手机成为大学新生的标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还可能因为盲目攀比,给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据我所知,在国内任何一所高校,哪怕是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都有相当比例的贫困生、特困生,有的比例还很高。寒门学子的学费要靠国家助学贷款,这种情况下,要买电脑、手机,只能向亲戚朋友伸手借钱,岂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如今的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很多做家长的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买电脑、手机、相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面子工程”,生怕孩子进入大学后被人歧视。这种心态当然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须知,人生是一个漫漫长跑,大学只是人生的“充电站”。一个人要赢得人生长跑,首先必须要在大学里好好完成学业,把自己的电给“充充足”,将来进入社会才有后劲,才能跑得动、跑得欢、最终跑得赢。这点简单得道理,相信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大学生都应该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