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足监管不力 公益基金会多\"沉睡\"

01.11.2013  10:17

  这几年,江西公益组织和公益行动不断增多,他们获取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向各类公益基金会申请活动资金。但是,不少公益组织负责人发现,江西能够提供公益资金的基金会不好找。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江西有各类注册在案的基金会40余家,由于种种原因,能够定期组织公益活动、提供公益资金的基金会并不多。

  据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基金会的作用是弥补政府在公益事业上财政投入的不足,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种。其中,公募基金会一般挂靠在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以保证其纯公益性。江西公募基金会发展较早,如今已有17家,公众熟知的有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红十字会、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扶贫帮困基金会等。非公募基金会监管条件相对宽松,一般由企业或个人成立,其基金来源于企业或个人捐赠。江西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较晚,去年3月,由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成立的百福慈善基金会成为省内首家由企业发起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今年3月,团省委设立“江西雷锋基金”,对困难群体、学雷锋典型进行资助或奖励,其直管基金设在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半年多时间来,这笔基金先后救助了身患奇病的永新女童郭蕴恬、赣州火场救人好青年黄继伦等一批人。但如今,30万元的直管基金即将用罄,后续捐赠资金却很不乐观。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龚久庚告诉记者,除基金成立初期8家企业参与捐赠之外,后期再无一家企业对基金给予支持。

  资金“输血”不足,是江西基金会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江西基金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备自身“造血”功能,几乎全部依赖外部捐赠。龚久庚认为,省内企业规模偏小、公众慈善意识较为薄弱、支持捐赠的政策尚不完善、善款的使用监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捐赠渠道有限、捐赠数量偏低,制约了江西基金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基金会只是在“开张”的时候热闹一阵子,随后便运作乏力,陷入长期的“沉睡期”。

  随着国家运用税收杠杆鼓励企业做公益的政策出台以来,近两年,与全国各地一样,江西的非公募基金会增长迅速,其数量已经超过传统的公募基金会。它们如何避免走上“默默无闻”的老路?专家认为,在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加强对外宣传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企业捐赠行为的税收优惠力度,制定合理政策,给予非公募基金会与公益组织更大的活动空间。已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公募基金会,则要在完善监管措施、细化公益产品上下工夫,才能赢得发展生机。(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张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