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与清末民初政治:袁世凯善用照片宣传自己
年轻时的袁世凯照片(资料图)
照相技术自1839年在法国问世,1844年由法国传教士南格禄带入上海,以后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1852年,上海隆泰洋行开设照相馆,为近代中国最早之照相馆。1860年代,上海至少有森泰等三家照相馆。1909年,上海已有30家照相馆。截至宣统年间,不光上海、广州等通都大邑,即使一些小城镇,都出现了照相馆。照相技术一传入中国,就与政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1844年,参加《中法黄埔条约》签字仪式的中国代表、两广总督耆英应法国海关总检察官于勒·埃吉尔(JulesItier)之邀,拍摄了肖像照,这是中国高官拍摄肖像照之始。1878年,郭嵩焘率中国驻英使馆成员在伦敦照相馆集体照相,为中国外交团体拍摄集体照之始。从清末到民国,几乎所有高级官员、重要政党、社团,无不尽力发挥照相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赠送照片联络情感
照相最先与政治发生关联,是政治人物将自己的照片作为名片赠送他人,以拓展人际关系。
李鸿章是晚清对西洋高新科技成果比较敏感的政治大员,也是善于利用照相拓展关系的政治家。1880年前后,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已经摄影赠人。传世的一幅李鸿章照片,收在伦敦卡塞尔出版社于1903年出版的立德夫人著《李鸿章的生平及其时代》一书中,就是摄于1880年前后。李鸿章1896年访问欧美诸国时,常以赠送自己的照片作为联络感情的手段。他拜会德意志帝国前宰相俾斯麦时,合影留念,刊登出来,一时引起舆论轰动。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曾主导德国统一;李鸿章是大清帝国同光年间的“中兴名臣”,一度被海外舆论奉为“东方俾斯麦”。这两位东西方的“俾斯麦”得以晤面,自然是一件大新闻。8月5日,李鸿章拜见英王储妃,王妃亲为李鸿章拍照,一时传为佳话。8月17日,李鸿章会见英国前首相格兰斯顿,格兰斯顿所送礼品是自己的著作,李鸿章回赠的是茗芽四盒与照片一幅。他赠送给前首相、上议院议员罗士勃雷的礼品,也有小影一帧。
在晚清人物中,慈禧太后堪称照相迷。庚子事变以后,她从西安回到北京,就开始对从西方传进来的这洋玩意感兴趣了。她经常在宫中举办招待会,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夫人参加,借以表达她希望与各国建立亲睦关系的愿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敬意。招待会中,她时常与贵客合影留念。慈禧太后与照相,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其一,她曾将自己扮成观音菩萨,令李莲英等人扮成韦陀等。这一照片有很深寓意。此前,她利用义和团攻打外国领事馆事件,让她蒙上了邪恶的阴影。她回銮以后,竭力装出开明、善良形象。将自己打扮成观音菩萨,就是她改变自己形象的一种姿态。
其二,将自己照片赠送给外国人。1904年,正值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她利用这个机会,向奥、美等五国君主、总统,以及驻华公使,赠送自己的照片。其事由外务部办理,仪式极为郑重。外务部护送照片至五国公使馆的过程亦被拍照,展示了这一外交活动的全景。这是晚清利用照片进行外交活动的典型。
其三,允许书局出售自己的照片。1904年8月24日,上海《时报》刊登有正书局的广告,公开发售“皇太后皇后瑾妃真照相”,称:“此照片并非克姑娘所画之油画,乃新近照出,专赠各国公使夫人者。太后中座,皇后左立,瑾妃右立。后面三人乃裕庚之夫人及二女公子也。上有太后玺印三个,始知以前所见皆是赝本也。”有正书局的标价为每大张一元,凡购满十元者给予八折优惠,三十元者给与七折优惠,五十元者给与六折优惠。书局出售慈禧太后的照片,是否得到朝廷的批准,不得而知。但是,在书店里大模大样地出售,无人阻止,可以认为是得到政府默许的。
到了民国,政治人物通过赠送照片以拓展、加深关系,已经成为常态。孙中山存世的照片中,有很多是他赠送给别人,有的在照片边上或背面写上“孙文”二字,有的还有“某某某惠存”字样。孙中山与晚清状元、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张謇就互赠过照片。孙中山赠给张謇的照片,上题“季直先生惠存”,落款“孙文”。张謇回赠的照片,上题“中山总统赐存”,落款“张謇敬赠”。1926年北伐出师之际,蒋介石将自己的戎装全身肖像照赠送给宋庆龄,题写“孙夫人惠存”,落款“中正敬赠”。同年,蒋介石派邵力子赴上海游说陈布雷为己所用,为表达对陈的倾慕之意,托邵力子将亲笔签名照片转赠陈布雷。陈布雷为之感动,不久即投效蒋介石。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