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公益组织让社区更安全[图]
在南昌红谷滩新区世纪中央城社区应急救援站中,有一块2㎡大小的社区风险地图,其上绘制着该社区的6个应急疏散点。据该社区书记许萍介绍,这是“蓝盾社区安全网”项目(以下简称“蓝盾”项目)进社区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9月,我们在社区安全建设中,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公益组织后,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知识大为提升,我们还有了自己的应急救援服务队。”许萍告诉记者。
据了解,“蓝盾”项目是南昌市民政局2013年公益创投活动的立项项目,由南昌市应急救援协会发起,主要针对南昌社区居民的安全开展公益活动。日前,该项目成功通过了市民政和财政局的审计。4日,2014年江西公益榜组委会走进世纪中央城社区,见证“蓝盾”带给社区和居民们的点滴变化。
■信息日报记者沈冠楠 文/图
社区风险地图
谈合作
公益组织帮助大
许萍告诉记者,2014年,世纪中央城社区接到南昌市安监局的通知——创建省级安全社区。“然而,在推动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感到很茫然。原因在于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地域的工作,仅仅依靠社区一方来做,非常难。”
此外,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社区安全建设上,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对此也一知半解,让他们再去向居民们宣传,也难免出现不专业的尴尬局面。“费时、费力、费钱,又难以达到应有的成效。”许萍无奈说。
万幸,随着一批公益组织的入驻,该项工作在2014年9月出现了转折。记者从许萍处了解到,当时,她在朋友介绍下,联系上了南昌应急救援协会等公益组织,并引入了“蓝盾”项目。
“帮助很大。”许萍指出:“从9月底开始,专业的应急救援人员为我们制作社区安全调查问卷,入社区排查安全隐患,还帮我们进行急救防灾培训,组建社区应急救援服务队。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不管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其安全意识和自救知识都大大提高了。”
在许萍指引下,记者来到南昌应急救援协会为该社区设置的社区应急救援站里。只见,在一个角落里,整齐地堆放着安全头盔、急救箱、安全背心等救援工具,还有一块2平方米大小的社区风险地图。“工具是应急救援协会提供的,地图也是他们帮我们绘制的,上面有我们社区的6个应急疏散点。”
“2015年,我们会联合南昌市应急救援协会进一步将地图细化,并将其挂在每一栋单元楼显眼处。”许萍如是说。此外,目前已有30多名居民及社区干部参加了应急救援服务队。
看成效
居民经培训收益多
祝雪清是世纪中央城社区的一名居民。2014年12月,62岁的她第一次参加了“蓝盾”项目的社区急救知识培训活动。
“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特别是关于心肺复苏和火灾的自救、急救知识。”祝阿姨称,“有时候看到人倒下,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参加培训后,我了解到,如果有人晕倒,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环境,把病人挪动到比较安全的地方,随后试探病人的呼吸状况,再决定是采用人工呼吸还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祝阿姨希望,社区能够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而她在活动之余,也会和家人、朋友探讨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无形之中大家都学到了,受益匪浅”。
能互惠
公益组织积累推广经验
“蓝盾”项目在社区的落地,不仅让社区百姓受益,对于公益组织,也未尝不是一种项目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
南昌应急救援协会负责人单元平告诉记者,其实,“蓝盾”项目是南昌市民政局2013年的公益创投项目,政府出资5万,扶持公益组织开展项目。
“从2014年3月到12月,除了世纪中央城社区,我们还分别在凤凰家园和江铃社区开展了这个项目。”据介绍,三个社区各有特征,其中,世纪中央城是高端社区的代表,凤凰家园是来自全市的拆迁安置户代表,江铃社区是企业职工社区代表。“根据社区各自的特点,我们在原有的方案上做了一定调整,各有侧重点,如世纪中央城注重风险地图,凤凰花园注重社区安全警示牌等。”单元平表示。
而通过项目的实施,单元平和伙伴们也得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安全项目模式。2015年,单元平希望,能够将“蓝盾”项目复制到南昌更多的小区。为此,他和协会正在积极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
说想法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
据悉,2014年12月底,世纪中央城社区已顺利评上了省级安全社区。对此,许萍坦言说,这离不开公益组织的鼎力相助。“而现在,先有公益组织为社区志愿队伍培训,再由队伍对居民培训,循序渐进,也能够把钱用到刀刃上。”
目前,该社区正在冲击全国安全社区。这也意味着,该社区将加大和专业公益组织合作的力度。“公益组织更专业,项目推进的效果更好,专业的人做专业事,政府则应该抽身出来,做好评估。”许萍称,该社区或尝试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在2015年将更多的专业公益组织引入社区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