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建设情况及成果简介
编者按: 我校201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就回归大学教育本位、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形成共识。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今天,本网专题介绍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肇始于1996年兴办的经济法专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专业学生,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近4000名各学历层次的法律专门人才。法学专业自建立起就注重专业强基、特色固本,2005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 2012年获得自主设置“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
法学专业重视师资和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双向互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民商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两个理论教学团队和司法法务一个实践教学团队。现有校内法学专业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12人(含5人博士在读),95%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0%以上教师具有法律职业行业经历。现有省百千万人才1人,省法学专业学科评议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4人,1人担任江西省知识产权专家,2人参加过国家层面的立法起或修改论证工作,4人担任南昌市仲裁委仲裁员,6人被聘为抚州市仲裁委仲裁员。
法学专业是东华理工大学“十一五”、“十二五”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的研究平台和学术资源,积极开展了交叉研究,在民商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司法制度改革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学科特色。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2项,各类省级以上课题6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量近300万元,在全省法学院系中居于前列;在《法学评论》、《法学论坛》、《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项10多项。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在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根据“法治中国”和“法治江西”建设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坚持我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的人才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深厚法学素养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二是面向行业,服务核工业及环境资源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养能够胜任上述行业决策咨询、安全风险防范和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法学专业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在全省高校中较早开展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微格教学”的探索,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拥有《商法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法学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以法律职业要求为导向,将司法考试内容嵌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增加公务员考试相关课程和训练;不断完善多元化、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查阅、思辨、写作和交流”等法律专业技能进行全方位训练,形成了“五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模式。
法学专业一直注重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联系,现有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抚州市人民检察院、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上海法智特企业服务机构、江西华邦律师事务所等16个法学专业“职业+行业”、“实习+就业”式实践基地,以满足法学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双重需要。如我校与上海乐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签署了实习+就业基地协议,由企业提供奖学金,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实习、就业。近年来,仅乐言律师事务所及其关联机构——上海法智特企业服务机构,先后吸纳我校法学专业毕业生30余人就业。
近4年来,我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分别均在90%左右,超过我省法学专业一次性就业率85%左右的平均水平;学生在校期间司法考试报考通过人数从2009年第一次开放在校生报考时的25%,近四年均稳定增长并超过报考人数的40%;年均有10多人考取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等校研究生。1998届毕业生余畅池在上海创建了法智特企业服务机构,成为全国钢贸法律领域的代表性法律服务机构,CCTV-2等媒体曾对其进行过专访,并在母校设立了“法智特奖学金”;2002届毕业生兰和先后代理了云南巧家爆炸案、药家鑫之父药庆卫名誉侵权案、李XX强奸案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对我校法学专业的办学效果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