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医学专家完成国内首例冷冻球囊消融术
中新网上海12月27日电 (陈静仇佳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7日透露,该院心内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李毅刚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完成了中国国内第一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冷冻球囊消融术。
目前,国外对持续性房颤的冷冻球囊消融术经验很少,之前在国内尚未有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冷冻球囊消融术的开展。
据李毅刚介绍,冷冻球囊消融术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和术式,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消融能源和方法。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使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使靶目标组织坏死。但其疤痕边界清晰,消融部位细胞表面相对平滑,组织构架没有遭破坏,减少了血栓附着的风险,降低了损伤周边组织的可能。同时,患者的疼痛度也有所降低。
据介绍,该男性患者今年78岁,患有阵发性房颤5年,呈持续性5个月,虽然接受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但是效果较差。手术中,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少许镇静药物,采用28毫米冷冻消融球囊导管,分别对患者的四根肺静脉进行2至3次,4分钟/次的冷冻消融,消融最低温度在-40℃以下。
肺静脉冷冻消融时房颤与规律的房扑多次相互转变。最后在没有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成持续性房扑。然后行常规标测,在左房前上侧行射频消融,房扑终止。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手术中未发生膈肌麻痹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个多小时,放射34.3分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并以出院。该手术成功将为成千上万名受房颤困扰的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
据了解,传统治疗症状性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术在维持窦律,改善症状,活动耐量及生命质量方面均优于药物治疗,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介入手术时间长,射频导管消融的结果与术者的经验、手法有很大的关;射频导管消融时患者疼痛发生率较高;最重要的是血栓的形成可能性仍较大。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和学习曲线,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