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基本民生(展望2018)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1.12.2017  13:48
如何保障基本民生(展望2018)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民生保障,实现重点突破

  解读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就业和社保这两大民生关切做出具体部署。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这将推动民生保障与改善实现重点突破,实实在在地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迟福林认为,这是实现就业高质量增长新突破的重要方面。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1万人,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

  当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已从总量矛盾转向结构性矛盾。2018年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要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包括,要扩大就业渠道,在扩大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扩大就业;要精准施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及困难群体的就业;要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培训带动就业,培养工匠精神,增强广大劳动者适应产业变革的能力。

  其中,要以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为重点,下气力解决好农民工再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减少歧视,创造条件,使得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迟福林表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将成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突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养老保障是城乡居民普遍关注的重大事项。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更要尽快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迟福林说,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将于明年正式运行,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方案也已经出台,奠定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坚实一步。2018年,应尽快出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稳定各方预期;其次,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要下大力气突破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各种痛点、难点。

  迟福林同时强调,社保建设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逐步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同时,加快包括二、三支柱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白天亮采写) 

 

  精准帮扶,保证脱贫质量

  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曾业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曾业松表示,脱贫攻坚,要聚焦精准。首先要把目标精准聚焦在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标准不能降。要“铆足劲”抓扶贫。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

  “聚焦精准目标,也不能吊高胃口。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恨不得马上出政绩,提前宣布全面脱贫。一些地方的脱贫内生动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坐等上门帮扶。”曾业松说,推进精准扶贫,必须上下一盘棋,吸纳各种资源,激活各方能量,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合唱。

  聚焦深度贫困,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曾业松表示,深度贫困表现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就是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层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深度贫困地区是重中之重。

  聚焦精准扶贫,还要统筹抓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扎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同时,要以产业扶贫为依托,稳定贫困户增收和增收预期,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曾业松说,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完成预期目标,当前要十分注重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制定扶贫开发扶持政策,以财政帮扶、税收优惠,金融投入、科技支持和土地流转鼓励政策,引导工商企业进军农业,走市场化的整村开发扶贫道路。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使贫困的村庄再现生机。

  (本报记者  高云才采写) 

 

  住房制度,补足长租短板

  解读人: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刘洪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认为,所谓“多主体供应”,其含义较为广泛。

  首先应该实现土地的多元化供给。今后符合一定条件的现有低效利用土地的占有和使用者,比如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就可以通过土地的再开发利用,参与到土地供给中来。此外,有序将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也是扩大土地供给来源的重要方向。

  从住房上的“多主体供给”来讲,在新建住房供给领域,要拓展上述低效利用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相关的供给主体。在存量住房供给领域,除采取激励或者促进措施,让更多闲置存量住房的拥有者将房子供应到市场上来、形成有效市场供给外,还可以探索租赁住房供给主体的培育与发展。

  所谓“多渠道保障”,刘洪玉表示,就是要发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住房保障服务中来,减轻政府的直接管理负担,最大限度的实现政府支持下的住房保障服务社会化。

  刘洪玉说,这次会议将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表明这是当前完善住房制度的核心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发展长期租赁,并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也是在努力化解租期短、租赁关系不稳定等阻碍人们选择租赁住房的痛点,加快补足租赁市场发展水平低这一短板,从而真正实现“租购并举”。

  会议还提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刘洪玉表示,如果政府过于频繁地调整调控政策,会加剧市场波动。近一年多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在朝着既定的政策目标发展,保持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是目前最合理的政策选择。

  对于“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刘洪玉认为,改善土地和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服务多为地方责任,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基础性制度,促进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则多为中央责任。因此,所谓“差别化调控”,中央应主要从明确政策目标、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入手,给地方充分的授权;地方上则要主动作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分级分类分层,实现精准调控。

  (本报记者  刘志强采写) 

 

  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改善

  解读人: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  骆建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污染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以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我国环境治理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说。

  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均超过30%。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7.2%。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过去5年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国经济总量和增量仍在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仍处于高位,环境压力仍然十分巨大。“污染三大源头工业、城市生活、农业,只有城市生活这个源头控制得还可以。工业内部,产业之间也不均衡,比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电力行业控制得比较理想,非电行业不太理想。农村地区也是污染防治的短板。”骆建华说。

  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补齐环境短板?骆建华建议,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污染,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更多地采取奖励性措施,而不是惩罚性措施;更多采取“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模式,而不是单一的“谁污染、谁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水平。

  “可以考虑建立一套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的规划,比如,空气质量可以制定一项达标规划,以2030年全国PM2.5达到35微克/立方米为目标,分区域分时段分解任务。以规划为着力点,争取到2030年,消灭雾霾、消灭黑臭水体,消灭劣Ⅴ类水等,全面实现环境质量达标。”骆建华说,同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要推进PPP、第三方治理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本报记者  寇江泽采写) 

  版面策划:李智勇  熊  建 商  旸  刘  念 周珊珊  原韬雄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1日 11 版)

我国明确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侯雪静)20日结上饶之窗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