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传媒敛财内幕曝光:让企业花钱买沉默权
◎制定业务指标:“拿下”70%IPO企业
◎让企业花钱买21世纪报系“沉默权”
◎总裁完不成任务年薪减了20万
◎CEO沈颢称违背对新闻的承诺
在《瞧,那些新闻的圣徒》中,曾经的北大才子、21世纪传媒公司CEO沈颢写道,“唯有尝试,才能生存”,但他在21世纪传媒帝国的种种尝试,最终把自己送入高墙。记者昨天从上海警方证实,21世纪传媒执行董事、总裁沈颢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调查。记者调查发现,在21世纪传媒公司下属媒体种种涉嫌违法的操作中,沈颢不但起到了领导、支持作用,而且亲自下令要求下属媒体删除负面报道。□受人追捧
新闻人慕名加入“21团队”
21世纪传媒公司报、网收钱删除负面新闻的做法,作为CEO的沈颢承认,他不仅仅是简单的默许,而是领导者和支持者。
9月25日,在21世纪网主编刘冬等人被抓后不到一个月,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EO、《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行人沈颢,也被上海警方控制,同时被抓的还有21世纪传媒集团总经理陈东阳等人。早在9月12日,21世纪传媒下属的另一个媒体《理财周报》,包括其发行人夏日在内的多名负责人被警方带走。截至目前,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下属的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理财周报》的多名相关负责人和员工,目前均被上海警方控制。
曾被无数媒体人奉为偶像的沈颢被抓,引发媒体圈震动。沈颢就职《南方周末》期间与人合作创作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其为《21世纪经济报道》图书《裸露的真相》所作的序《瞧,那些新闻的圣徒》,以及其为前妻、插画师莫小丹所写的墓志铭《一睡不起》,再一次在网上流传。但记者查询发现,这3篇“作品”完成的时间都在2008年之前。其间,沈颢的身份分别是《南方周末》新闻部主任,以及21世纪经济报系发行人。正是在2008年,沈颢完成了华丽转身,出任21世纪传媒公司执行董事、总裁,2012年担任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有人指出,这时候的沈颢与其说是一张报纸的出品人,不如说他更是一个媒体企业的经营者。
有人曾把沈颢称为“新闻界的灵魂导师”,很多新闻人慕名加入21世纪团队,这些人此前已经在其他媒体做出了一番成绩。
□握有实权
确定与IPO公司“合作”政策
资料显示,21世纪传媒有限公司由南方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1%,此次涉案的21世纪网、《理财周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属于该公司的主要财经媒体。
公开资料和沈颢的供述都显示,其在199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出任了南方周末报社新闻部主任、编委,后又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城市画报》任职,2001年,沈颢和刘洲伟等人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3月,《理财周报》创刊,其第一负责人夏日此前也是体制内财经媒体的一名管理者,在圈内小有名气。2010年,沈颢任命《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刘冬为21世纪网负责人,全权负责。加上《21世纪商业评论》以及21手机彩信报、21世纪移动财经新闻等新媒体,被人称为21世纪财经媒体帝国。警方掌握的证据显示,《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21世纪传媒公司下属的上海21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为运营平台,直接(或通过公关公司)与上市公司、IPO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收取“广告费”。《21世纪经济报道》由沈颢负总责,刘晖负责采编,陈东阳负责经营。21世纪网的运营公司为广州21世纪财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理财周报》的运营平台则是北京家信利财有限公司。除了一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陈东阳外,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沈颢。
刘冬告诉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每隔一两周都要开编委扩大电话会,沈颢每次都会参加。
2008年创刊的《理财周报》,召开管委会(由夏日、梅波、罗光辉等3名主要负责人组成)会议确定与IPO公司的“合作”政策时,沈颢不但参加了会议,而且以上层领导的身份确认。
沈颢向警方承认,对于网站和报纸的新闻敲诈行为,他很早就知道是涉嫌犯罪的,在其中起到了主持、领导作用,而且积极参与其中。
□设定指标
9000万指标与团队收入挂钩
沈颢给刘冬制定的考核指标是70%的IPO企业要与21世纪传媒合作,这些企业花钱购买21世纪报系的“沉默权”。
沈颢向警方供述称,《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世纪网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报纸和网站通过负面新闻逼迫企业支付合作费用,二是收取企业的保护费,承诺不对其进行负面报道。
早在2008、2009年,《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一些企业的负面报道,尤其是一些正申请上市的企业,找到报社要求不要再跟进报道,报社广告部门承诺不再跟进报道,但要签订广告或其他合作合同,向企业收取费用。但在广告部门向采编部门提出要求时,往往会遭到拒绝,继续刊登相关企业的负面信息,导致客户流失,影响了报社的收入,21世纪传媒公司还为此召开过董事会。正是由于两部门之间的矛盾,《21世纪经济报道》在广告合作方面一直做得不是很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网的改版。
刘冬证实了沈颢的说法。他称,21世纪网主要是做经营方面的扩展,刘冬的双重身份正有利报、网的资源嫁接,沈颢是想把报纸的影响力嫁接到一个新的平台上。
从2012年起,沈颢给刘冬制定的考核目标是每年9000万,这个考核目标与21世纪网团体人员的收入挂钩。刘冬说,改版21世纪网的初衷,就是由于纸媒的传统客户在萎缩,但上市公司和IPO企业这一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上,都呈加速上升趋势。沈颢正是看出了这个趋势,决定由改版后的21世纪网主打上市公司和IPO企业,沈颢要求要做到70%以上的IPO企业都要与21世纪传媒合作。但2012年,21世纪网并没有完成指标,刘冬的年薪本来是80万,由于没完成,只拿到了60万,其他人员也相应减薪。
□盈利模式
对于21世纪网的盈利模式,刘冬直言不讳:“就是一种所谓的新闻保护”。他指出,一个公司要顺利上市,或者要做并购、重组,会尽量地去屏蔽一些负面消息,以免影响运作。这些公司为了屏蔽这样的负面新闻,会寻求跟媒体合作,这种合作就是通过公关公司签订合同,给一定的资金,寻求上市或重组过程中的所谓新闻保护。
今年年初,北京一家网站因为新闻敲诈出事后,刘冬、周斌、莫宝泉等人和沈颢说起此事,请示是不是暂停一下负面报道和“有偿不闻”的经营方式,沈颢指示,不要有顾虑,大胆去做,一定要完成指标。刘冬说,沈颢当时只要求杜绝个人进行新闻敲诈,并不认为公司的整体策略有问题。
从2011年起,为了协调内部矛盾,沈颢指示由21世纪网单独负责IPO企业的经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了IPO企业的负面新闻后,如果企业找过来,经营由21世纪网统一负责,但收入由两方分成,报纸分六成,网站分四成。但双方仍然因由谁报道这类新闻产生矛盾,今年四五月,沈颢再次指示由21世纪网全权负责IPO企业的报道和经营。
对于《理财周报》,沈颢同样制定了考核指标,他要求利用负面报道,逼迫企业尤其是IPO企业来和这家报社合作。一旦有企业因为《理财周报》刊登负面报道的事找到沈颢,他会把企业介绍给报社负责人,由双方协商具体合作。
□亲自出马
要求下属媒体删客户负面报道
沈颢向警方承认,他曾多次因为负面报道的事,亲自要求下属3家媒体删除合作客户的负面报道。沈颢记得的企业包括四川科伦药业、亿腾医药、洋河股份、民生租赁公司等。有时是公司内部负责广告的下属,有时则是其他人。其中,科伦药业是因为21世纪网刊登了负面报道,沈颢将这家公司介绍给了网站的负责人,这家企业后来成为网站的合作单位,当然前提是支付了费用。
杉杉集团有关负责人向上海警方证实,他们也是通过沈颢花钱删除了21世纪网的负面报道。在支付费用后,《21世纪经济报道》只为杉杉的新标识投放一个广告。杉杉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当时如果没有负面报道,根本不会投广告,而且费用远远超出了市场价格,实质就是为了让删除负面报道。
在网络上,有人形容沈颢“温文尔雅,谦逊得体”,但与沈颢接触较多的刘冬,并不认可这种看法。由于去年21世纪网没有完成考核指标,今年年初开会时,沈颢放出狠话“完不成指标可以换人”。
今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海南航空公司的负面报道,由于海南航空是报社的客户,沈颢给他打电话“发了很大脾气”,虽然刘冬当天并非值班领导,但事后仍然进行了口头检查。
刘冬说,面对熟人,沈颢也是很多话,有一次开会,沈颢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沈颢直接要求刘冬删除客户的负面报道,并不仅仅只有这一次,涉及到平安集团,以及农行、交行、民生等各大银行,沈颢都会直接干预。
沈颢并不只是要求刘冬一个人删过负面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晖告诉警方,沈颢要求他删除负面报道涉及的客户中包括国家电网、上海家化集团、平安集团等。曾经有一次《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了上海家化的负面新闻,沈颢很生气,对报社分管产经新闻的编委一顿痛骂。
□沈颢之“变”
违背了当初对新闻的承诺
曾经被奉为新闻界偶像级人物的沈颢承认,他违背了当初对新闻的承诺,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
“媒体更是一个商业机构”,曾经写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的沈颢,多年后如此定性媒体。也许有人理解为沈颢把媒体的功能看得透彻,但对沈颢的变化,其下属刘冬在为其找客观借口时,也透出一种不理解。
刘冬说,沈颢的变化大概始于2008年左右,那也正是沈出任21世纪传媒公司CEO的年份。沈颢经常跟着广告人员去拜访大客户,“作为一个报系的最高领导,有点不正常”。同时,沈颢开始允许金融口线记者做活动、办论坛,由经营部门组织,但拉赞助请人,都是由记者出面。
虽然刘冬认为这是因为21世纪传媒公司人员多,摊子大,需要收入来维持,但对于21世纪报、网的做法,刘冬说,这样肯定做不长,经营、采编不分,生产出来的新闻就陷入一个死循环,“这个媒体终究会垮掉”。刘冬不明白的是,沈颢这么一个睿智的人,为何没有想到这一点。
对于这些事情,沈颢坦陈自己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这位曾经的北大高材生,在学生时代的理想就是从事新闻行业。沈颢说他进入媒体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坚持一种正义的、爱心的、良知的新闻价值观,也认为只有在这样一种价值观引导下,才能为公众利益服务。
在工作职责发生变化后,不再仅仅是一个媒体人,而且还是一个媒体的经营管理者时,沈颢说他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已经违背了新闻操作的基本观念,“这种变化让我有一种撕裂的感觉”。
时至今日,沈颢说他违背了当初自己对新闻行业的承诺,21世纪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希望这个悲剧能让所有其他媒体人引以为戒,并坚持积极向上的新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