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性侵事件 泰安公安自证清白难服众
7月7日,新京报报道山东东平多名女生遭地痞性侵,报道提及“有警员称市里打招呼所以事情难办”,媒体报道以及新浪微博@头条新闻转发,迅速引发媒体及网民大量关注。因舆论对“警察称人家打了招呼所以事情难办”的突出强调,网民情绪趋向于集体愤怒,大量批评质疑指向当地警方。焦点质疑所在,一为是否存在“打招呼”,二是警方是否修改笔录,三是该案为何迟迟未有立案。
各方关注之中,7月7日晚间18时许,泰安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调查报道,焦某某、解某某与黄某峰、黄某武、郑某、卢某在某宾馆住宿期间,黄某峰等人分别单独与焦某某先后发生性关系,卢某欲强行与解某某发生性关系未果。卢某行为涉及强奸罪,6月27日被警方控制。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黄某峰等人与焦某某发生性关系时存在强迫行为,且焦某某当时已满14周岁,根据目前证据材料情况,不能认定黄某峰等人的行为构成强奸罪。通告发出后,引来网民大量跟评,截止17日,相关评传已经超过18000条。
网民言论多为批评攻讦,表示无法接受“没有证据表明是强奸行为,”“打招呼”是否存在成为普遍之问,通告细节中“1月报案6月逮捕”更招致网民猜疑。
总体而言,泰安公安对于舆论关注是否存在“打招呼”、是否修改笔录则未有说明,使人难免对通告产生“自说自话”的观感。而案情细节 “警方清白”与报道内容明显出入,更使公众生出“自证清白”的疑虑。自7日后再无回应,沉默处置则使警方本身陷入完全被动。因此,面对舆论关注的司法个案事件,舆情介入以态度为先,以柔性姿态为平和对话创造条件,持续发布有理有据说明平复网民情绪,必要时应有高层级介入回应以示重视。不该寄望于“回应即被认同”,更不能“不认同再无回应”。
广州公安通报公交起火案 “高层级响应”如何呈现当谨慎
7月15日晚7时许,广州发生公交车起火爆炸事件,截止到当晚22时30分,事件造成2人死亡,32人受伤。事件发生半小时后,广州公安即通过微博进行回应,警方抓紧对事件展开调查。近半年来,广州公安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及时回应受到网民一致好评,其后动态发布也使得相应舆情发展处于警方主导中。
但是15日午夜通报获得关注同时,也有网民对此表达出不满意见。@五岳散人称通告中领导名字一个不能少,简直如同报菜名。也有网民就此调侃“没有家属情绪稳定”就不错了。
由此,一直以来突发舆情通告模式再度遭遇网民诟病。16日上午,广州公安发布“广州警方通报公交车爆燃事件后续情况”梳理各级领导指示又被批评,网民认为案情通告不必罗列领导名单,对于后续工作,公众更为关心案情进展和伤亡救治。检索相关跟评,微博内容被网民视为“讲政治”的官样文章,网民认为官员处置突发事件本为分内之事,动辄以“重要指示”展现实无必要。
综上所述,处置突发舆情,信息发布以事件进展为核心已是老生常谈,公众信息期待与官方话语体系如何通过政务微博恰当衔接应当予以思考,高层级响应在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不可或缺,但表述和呈现方式应考虑公众情绪,予以谨慎对待。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