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14.11.2014  10:13

   为了百姓幸福的笑容

  傍晚时分,光明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乐声阵阵,许多中老年人踏着旋律,展示着优美的舞姿。“自打有了这个社区文化广场,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现在脚步一到这儿就挪不出去了。”社区居民胡奶奶笑着说,不出社区,居民就能有休闲娱乐的场地,还能享受养老、医疗等志愿服务,这得感谢近年来的“社区建设”。

  据介绍,东湖区这些年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全力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成功摘下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这一金字招牌。如今,各个社区氛围和谐温馨,居民脸上的笑容更加幸福灿烂。

  千名干部下一线

  畅通居民诉求渠道

  现在,小金台社区居民李卫玲出门不用再小心翼翼,因为楼道旁的“水帘洞”已经被堵上了。“我们这栋楼已经建了20多年了,这些落水管都开始老化了,有些管子开始渗水,污水顺着楼梯流下来,极大地影响了居民出行和小区环境卫生。”李卫玲告诉记者,今年3月,街道干部来楼栋里收集居民意见时,她便反映了这个问题。“我没想到,他们当时察看了现场的情况,第二天就带了专业人员来勘察。第三天我下班回家时,就发现老水管的漏水处换上了一截新的白色落水管,楼道口的污迹也被清理干净了。”李卫玲满意地说。

  为了畅通居民诉求渠道,东湖区建立了区领导和谐社区建设联系点制度,全区1200余名干部全部下到社区一线,通过“民情家访”等活动载体,定期接待或上门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近两年来,该区各级“民情家访”理事会接待群众2.02万人次,走访群众3.46万户次,收集意见、建议3210条,接到群众诉求6752件,解决6270个,解决率达到93%。

  为解决好居民反映的社区活动场所不足、办事不便等问题,东湖区还采取“政府投入一点、街道解决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方式,逐步缓解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有限的情况。截至目前,该区用于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经费累计达8000余万元;搭建社区居民户外健身平台,在全区各社区安装全民健身器材700余件;加强社区图书阅览室建设,接受社会各界捐献图书4.5万余套。

  拓展服务品牌

  营造友爱互助氛围

  正在西安读大学的蒋磊,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到南昌,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我能够读上大学,都是靠社区‘257’提供的帮助,现在我也要通过参与美化环境、助老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来回报社区!”蒋磊所说的“257”是光明社区的一项爱心工程,它通过发动居民2元、5元、7元自愿捐款,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助老、助残、帮困、助学、救灾等实际服务,三年来已资助了社区和附近农村8名贫困家庭青少年就学。

  这只是东湖区各社区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东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结合自身特点,打造有针对性、示范性、持续性、创新性的服务品牌外,各社区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积极扩展志愿服务覆盖面。目前,全区已拥有了近4万人的注册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便民行动、法律宣传、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并推出了“东青在线”、“小手牵大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尤其是章金媛爱心奉献团,已从2000年初的17人发展到现在的3500多名志愿者,为东湖区及周边县区的100多个社区、乡镇逾50万人提供爱心服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团”。

  优化社区环境

  解决好群众身边事

  “政府出了三分之二的大头,我们大概也就是出个100多元。花100多元换来生活环境的改善,还是很划算的!”家住皇殿侧路62号的张大爷笑着说。原来,东湖区今年率先向老旧小区公共设施破损和缺失这一“老大难”问题“开刀”,投入300余万元对其进行维修改造,使原本破旧不堪的窗户被美观的水泥花格板替代,无人看守的单元门装上了防盗门,“失明”多年的楼道灯又亮了起来。

  这些年,东湖区在破解社区“顽疾”、营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在所有社区建立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做好楼栋庭院的消防安全、治安保卫工作,还举办居民论坛开展网上议事,对楼栋庭院居民关心的事项进行讨论;率先成立全省首家街道党建工作理事会,密切了辖区各党组织间的有机联系,推进了资源共享,改变社区“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

  此外,东湖区还积极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相继开展了“百花洲社区文化艺术节”、“百花大舞台、月月都精彩”、“和谐社区一家亲”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基层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已建成基层社区文化活动点90余个,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综合文化活动室,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

  李旸 钟娜 记者 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