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型新质源开辟杂交稻育种新途径
16.05.2015 15:11
本文来源: 江西电视台
本报讯 (江西日报记者鄢玫、宋茜)5月15日,记者从省农科院水稻所获悉,我省水稻研究获得一项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培育出东野型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的野败型、红莲型的不育系被成功发现,并可用于杂交水稻育种和种业生产,改变杂交稻育种中“母弱父强”的现状。这一成果获得颜龙安等院士、专家的高度评价。
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东乡野生稻是全球最北最耐寒的野生稻,发现于1978年。1986年,省农科院潘熙淦等科研人员,利用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国际油占进行杂交回交,获得了新质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国际油占不育系。因未筛选到良好恢复源,无法进行杂种优势利用。2010年,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沈显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中早35进行杂交回交,再次获得新质源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早35A。该不育系与野败型、红莲型完全不同,暂命名为东野型胞质雄性不育系。2012年,通过不懈努力,又成功筛选到对东野型胞质雄性不育具有良好恢复性的恢复源,为实现东野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与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该项目研究属我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目前,开展了东野型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分离、恢复基因的定位工作;开展东野型杂交水稻组合初步测配,培育了一批苗头组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
4月中旬,省农科院水稻所在海南三亚举办了东野型新质源三系杂交稻育种现场观摩与交流会,公布我省自主原创的新型三系杂交水稻——东野型新质源三系杂交水稻。与会的有业界知名的颜龙安、谢华安、韩斌三位院士、钱钱研究员及40余名专家。大家认为,该项研究将开辟杂交水稻育种与应用新途径,可以打破不育系改良的遗传屏障,实现不育系综合自由改良,突破我国三系杂交水稻“母弱父强”的配组模式,进一步提高水稻杂种优势。
本文来源: 江西电视台
16.05.2015 15:11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