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风:65个证书比不上研究生学历?

11.05.2015  12:18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一名准毕业生孙梦涛,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要毕业了,他却又面临一份考卷: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5月10日新华网)

  从孙梦涛的大学表现来看,他的确具有一定的能力,然而坐拥65个证书,却仍然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似乎有点难以令人理解。新闻的结尾,作者道出原因,学长对孙梦涛道破“天机”:自己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有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学历后,研一时投简历就几乎“百发百中”,后来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从此年少多金。

  不管是学长说,还是媒体说,最后得出来的结论都是,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其实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自然,在中国当下,大学分三六九等,同等学历看学校,同等学校比学历,几乎是一个通例。笔者所在传媒集团的省报,前两年招聘还只要求211以上学历,如今一律要求研究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梦涛即使有再多的证,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

  本质上,学历也是证的一种,有了研究生学历,就有一个硕士或者博士文凭证书,所以,质疑65个证书比不上研究生学历,事实上是在衡量哪个证书更具有含金量。其实,证书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学历也是如此。但是在人才的评价上,又必须要有证书、学历这样具象、量化的工具。毕竟,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考察一个人有无胜任工作的能力,不能完全靠口头的表述,而这时候,证书和学历就有了其作用。

  用证书的含金量来衡量人才的能力,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现在的问题是,多数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而且在这种趋势似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如今多数的优质工作机会的招聘,哪一个不是在学校等级(211还是985)、学历等级上卡得死死的?更令人无奈的是,这样的现象既没有公权力部门,如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或者司法部门的干预。

  社会招聘本应该给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人为设置等级本质上是就业歧视。2012年,深圳某银行招聘只招收国家211工程的学生,深圳大学的学生写信给章必功校长,章校长以银行招聘涉嫌歧视,号召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取出存款,银行最后妥协。

  证书和学历孰轻孰重,具体还得看岗位的需求。我们尊重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能力要求,但如果一如四川大学招个保安也要博士学历,就只能说,社会对学历的崇拜已经病态了,非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