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打造能源新丝路

10.11.2014  13:28

图为穿越荒漠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吕世涛摄

  随着又一条西部能源大通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的开工,中国和中亚的能源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9月13日宣布开工的中亚D线全长1000公里,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乌国首站,然后一路向东,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最后进入中国境内的新疆乌恰末站,并与国内西气东输五线贯通。

  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契机下,中国和中亚的能源合作将进一步深化,谱写区域共赢的新篇章。

   向西,向西——选择中亚作为能源合作的重点地区,打造能源新丝路,有利于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和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的西进战略始于1997年。那一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购买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田股份,以此为契机,中国石油拉开了西进的大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说,中国石油选择中亚作为能源合作的重点地区,打造能源新丝路,有利于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和能源安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贫油少气”的国家。特别是天然气,近年来缺口越来越大。据统计, 200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272亿立方米,而消费量才245亿立方米,尚有少量资源可供出口。从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到201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消费量却猛增到1307.1亿立方米,缺口高达300亿立方米。

  作为我国近邻,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作第二个中东和21世纪能源基地。中亚国家在迫切需要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油气工业的同时,急需开辟油气市场,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我国和中亚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是双方的共同需求。

  向西发展还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达到31.6%。如此巨大的外依存度仅仅依赖海上一条通道已经很难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而且存在巨大风险。构建多条能源大通道就成为保障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建设中亚油气管道正是我国构建能源多通道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西北中亚油气管道在内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南中缅油气管道和东部海上油气通道,这四大能源通道改变了单点支撑格局,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最先开通的西部通道,中亚管道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曹亚明说,目前,国内已经有2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经用上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所惠及人口超过5亿。

   中国实力——靠“石头都要攥出水”的过硬技术和与生俱来的“铁人基因”,中国石油在中亚赢得认可

  回首中亚17年的能源合作,中国石油能在中亚立足,首先靠的是过硬技术。

  1997年,中国石油收购的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田并不是“肥肉”。苏联解体后,这块油田不断减产,生产濒于停顿。但就是这样一个开始减产的油田到了中国人手里,硬是变了模样。目前,阿克纠宾油田的年产量比中国接手时增加了近两倍。

  为什么别人产量递减的油田到中国人手里会实现增产?中国石油新闻发言人曲广学说,关键是我们有“杀手锏”。

  如果说国外油气公司总是吃肥肉,那么中国石油多年来则一直在啃骨头。原来,我国油气储藏条件与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区比,可谓贫瘠之至。石油界有一个形象比喻,如果说中东的油气资源是地下埋着个盘子,那么我们的油气资源则是把这个盘子摔个粉碎后再深埋,而且还要分散着埋。所以,国内的许多油田,在国外同行眼里根本没有开采价值,但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却必须开采,因为上天就给了我们这样的资源。

  正是常年锻炼出的“石头都要攥出水”的过硬技术让中国石油在中亚获得成功并赢得认可。

  哈萨克斯坦的肯尼亚克盐下油田,苏联曾钻井42口,40口报废,发现20多年来一直未能开发。苏联解体后,美国、英国等著名的石油公司也曾想开发,但了解了资源现状后都纷纷撤离。当初收购阿克纠宾油田时,哈国政府把这个认为没啥价值的油田,作为“添头”无偿搭配给中国石油。

  就是这样一个“添头”油田,中国石油成功钻井56口,并打出了两口千吨高产井,仅用3年就实现了年产原油200万吨的产能。这种起死回生的技术实力在哈国石油界引起巨大轰动,中国石油过硬的技术实力终于获得高度认可。

  如果说过硬技术是中国人的硬实力,那么中国石油人与生俱来的“铁人基因”则是中国石油能在中亚取得巨大收获,并赢得中亚各国同行尊重的软实力。

  “而对于管道工程,最难的还是时间紧、任务重。”曹亚明说:“因为管道晚一天建成经济损失巨大。比如,中亚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A/B线),中土两国签订的协议规定,如果届时通不了气,按照‘照付不议’的国际惯例,中国仍然要向土方每天支付天然气款。

  这条管道跨越四国,总长3666公里。国际上类似工程最短时间为76个月,而给中国石油的时间仅有28个月!

  谈到工期的紧迫,中亚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孟向东回忆说:“当时,冬季即将来临,合资公司尚未成立,资金、人员也没有到位。即便如此,我们也开始了工作。有几次,为了支付当地雇员的工资和一些前期费用,我们中方人员只能靠大家凑现金解决。就是这样,我们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800多公里的现场详勘工作,为整个项目抢回近10个月的工期。

  曹亚明说,和时间赛跑在整个中亚地区的项目都存在,“时间就是金钱”不仅融入员工的血液,甚至影响到了我们的下一代。杨桂荣是阿克纠宾公司的中方员工,由于工作太忙,她36岁才要小孩,直到临产期才怀着8个月身孕回国。刚休完产假,她便抱着还在哺乳期的女儿返回工作岗位。2009年10月,孩子突发高烧连续两天昏迷不醒,请来的当地医生一时束手无策。正当大家轻声商量是否让杨桂荣提前从工地回来时,刚满6岁的女儿突然醒过来,大声说:“千万不要告诉妈妈和爸爸,他们的工作很重要,不能影响他们工作……

  正是靠着顽强拼搏的“铁人精神”,中国石油人完成了国际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中亚速度”的奇迹。

   合作共赢——中国石油在中亚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收获了信任和友谊

  中国的石油企业不仅考虑自身发展,更考虑合作方的利益,为资源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这一点也让中国石油在中亚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收获了信任和友谊。

  曲广学说,近20年来,中国石油在中亚的能源合作,带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据统计,中国石油在中亚五国累计缴纳税费30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4000余个。2013年,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增长均达到10%以上,哈萨克斯坦增长6%,乌兹别克斯坦增长8%,塔吉克斯坦增长7.4%。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地标,令世界瞩目。

  在中亚地区,中国石油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累计提供各类赞助2亿美元以上,涉及农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方方面面。

  土库曼斯坦列巴普州州府纳巴特市有一个宏大的足球训练场,这便是中国石油赞助的巴哥德雷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场地。中国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还为这个俱乐部赞助了训练器材和服装。主教练米哈伊洛维奇说:“非常感谢中国朋友,俱乐部命名为‘巴哥德雷’,不仅是因为你们的合同区叫这个名字,更因为巴哥德雷翻译成汉语是‘幸福之地’的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中亚地区,中国石油对当地人才的培养也广受赞誉。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设立的克孜勒奥尔达州奖学金项目,每年选派10—1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国家的知名大学完成学业。同时,中国石油还投入培训力量,仅在土库曼斯坦,就为土方培训员工超过73000人次。

  2013年9月,中国提出与欧亚各国一起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让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出现了进一步扩大与深化的新契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表示,中国石油将在现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将不仅仅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勘探生产和油气贸易,而是更加关注资源国的诉求,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下游炼化加工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力军。(冉永平 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