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也为足球痴狂:将军因为玩球打败仗

09.04.2015  16:30

  古代,蹴鞠作为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

  最“大牌”的球迷

  刘邦为蹴鞠重造新城

  汉代葛洪写的《西京杂记》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就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这位刘太公却并不满意。原来刘太公从小离不开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这位刘老爷子和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刘太公这才心满意足。

  最“冤死”的球迷狂热球迷项处因球丢了性命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时,项处由于患病,来到临淄求医。名医淳于意为他诊脉,判断他得了牡疝病,叮嘱他千万不要做操劳用力的事,否则就会吐血死去。牡疝是发生在胸膈下、上连肺脏的病,发病原因是太劳累。可是身在临淄这样一个蹴鞠盛行的地方,本来就是球迷的项处怎能不脚痒?项处不听劝告,继续去踢球,结果腰部发寒,出了很多汗,开始呕血。淳于意为他复诊后说,第二天黄昏时病人就会死去。

  到了第二天,项处果然死了。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体育史学会秘书长崔乐泉说:“这是文献记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球迷。这一资料间接地说明,直到汉代,临淄一带的民间仍然极为盛行蹴鞠这一运动。”这个狂热的“球迷”竟然因为踢球而丢了性命,实在是不值得。

  最“大方”的球迷唐玄宗“舍后妃”只为踢球

  唐玄宗李隆基就深深地迷恋着蹴鞠,姜皎是当时著名的蹴鞠高手,人们都叫他“姜七”。据《唐书》记载,李隆基即位后,就把姜七封为“殿中少监”,多次召他到皇上住的地方陪皇上吃饭,还允许他和后妃们床挨着床睡觉。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李隆基这样做的目的竟然是为了让这位“姜七”陪自己踢球!即便唐玄宗有其他各种考虑,可爱球成痴到这个份上也确属少见了。

  最“爱屋及乌”的球迷宋太宗替蹴鞠名人主持公道

  宋代,蹴鞠名人的社会地位很高。有一次庄宅使王斌状告蹴鞠名人张明,但他此般诉讼居心不良,并无证据。此事最后上诉到宋太宗那里,惹得皇帝大怒,说:“张明不过就是贫民出身,但球技一流,洁身自好。可是你们还是看不起他,非要把他治罪。要治罪也行啊,那就拿出真凭实据来啊,拿不出来就别怪我不客气。”宋太宗爱惜张明的踢球才华,不仅没治他的罪,反而赏给他大笔的钱帛。

  最“踢球误事”的球迷南宋将军战时玩球吃败仗

  俗话说玩物丧志,有时候踢球太入迷了也能误事。南宋建炎元年,一名叫曲方的将军,被任命为沿河(黄河)安抚使。曲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球迷,每天都要踢一场球,就连战时也不例外。

  曲方的对手是金朝大将洛索。有一天夜里,他率军偷偷从上流渡过了河,沿河而下,一路杀来, 直奔韩城。或许是白天的蹴鞠比赛消耗了军中将士太多的精力,大家都睡得很沉,等到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离自己仅四十里的时候,曲方和众将士才发现,可为时已晚,根本来不及应战,只好狼狈地逃出了韩城。

  最“乱施淫威”的球迷

  输球球队队长吃鞭子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兄弟俩,都是蹴鞠的“铁杆球迷”。他们还经常一块儿上场玩蹴鞠。精于太祖长拳和棍法的赵匡胤踢球在当时也是赫赫有名的。上行下效,大臣和百姓纷纷效仿,蹴鞠运动空前高涨。

  赵匡胤特别爱看球赛。由于爱看球赛,所以他规定每年在他过生日这一天,文武百官祝寿后,内廷的球队都要进行蹴鞠比赛,以饱他的眼福。和他政治上的昏庸无道一样,他在球场上对运动员也是乱施淫威。他规定,比赛的胜队有奖,输队的球头(即队长)则要吃麻鞭子和黄白粉涂脸。当然,这种蛮不讲理的惩罚方法,据说并不是他的“创造”,而是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给他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