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台联消费中国军团 下一个丁俊晖成伪命题
[ 摘要 ]参赛人数增加就能增加爆冷的几率吗?中国军团人数的增加就能演变为成绩的提升吗?从威尔士公开赛16强的名单来看,恐怕很难获得肯定的答案,晋级的大多数还是那些老面孔。
报纸截图
特约记者谢泽畅报道
威尔士公开赛刚刚渐入高潮,国际台联就“迫不及待”地在其官网上晒出了即将于3月10日-16日举行的2014海口世界公开赛签表。64位参赛选手中,除了丁俊晖、傅家俊( 微博 )、梁文博( 微博 ) 等”核心主力”之外,还有袁思俊、陈哲、于德陆、田鹏飞( 微博 )、曹宇鹏( 微博 )、肖国栋( 微博 ) 、李岩( 微博 )、林帅等“板凳队员”,总计共达12人。
斯诺克“中国军团”的名号由来已久,通过各种途径打进职业排名赛的人数逐年上升,但是数量并不代表质量,过去这几年,除了丁、傅、梁这些老面孔之外,能在斯诺克大型排名赛中掀起些许风浪的也就剩下今年突然爆发的肖国栋了——上海大师赛打进决赛,德国大师赛打进1/8决赛,依稀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但就球技、天赋、潜力等核心硬指标而言,重庆“小果冻”却不是一个天生的巨星坯子,他很有可能成为又一个梁文博,但却很难成为下一个傅家俊,更难以望丁俊晖之项背。
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斯诺克球坛,每当一名稍有天赋的球员出现,媒体和球迷动辄就会冠以“下一个丁俊晖”,或是千方百计地制造其与丁俊晖相关联的噱头,无形中炮制了中国斯诺克一片欣欣向荣的虚假繁荣景象。加上中国境内的排名赛遍地开花,小型球员巡回赛更是如雨后春笋,以往难得一见的大师们如同走穴赶场一般往中国扎堆,给古老的斯诺克运动披上了越来越浓厚的中国色彩。
然而自丁俊晖横空出世以来,“中国军团”空喊多年,依然只是座空中楼阁,“下一个丁俊晖”更是一个层出不穷的伪命题,每到大型排名赛,雷声( 微博 )大雨点小的情况屡屡出现,以往打进正赛已属不易,现在取消传统资格赛之后,前一轮两轮往往中国小将们还能打出点名堂,一碰强敌就集体哑火,到头来还是丁傅梁的三角戏,而且梁文博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刚刚出道时的锋芒与锐气。
不可否认,当今的斯诺克球坛,在80-90这个年龄段集中了一大批超强实力的选手,以丁俊晖、塞尔比、罗伯逊、特鲁姆普等人为首,再加上“尚能饭”的75三杰,中国小将们要想变身黑马从中突围,客观上确实很不容易。然而重新审视一下他们面对强手的对阵过程,比赛经验的不足、临场发挥的失常及心态的波动等主观因素,充分证明了这些球员还远远谈不上成熟。在这项一对一的运动中,人数优势并不能换来整体战绩的实质性提高,而且生存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这些尚未站稳脚跟的小将们。
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都已经厌倦再熟悉不过的“老套剧情”——中国军团里的后起之秀大有人在,人数也越来越多,甚至时不时在重要比赛中掀起一点小波澜,制造一些冷门,但谁都不具备颠覆现有格局的能力和气质,终究稳定在主流排名赛中的中国选手依然还是那么两三个而已。令人叹息的是,这样的剧情,恐怕还要延续上演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