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驶入发展快车道

30.03.2016  12:35

  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加,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创造”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5年研发(R&D)经费支出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近日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一组组闪光的数字,振奋人心,令人欣喜。这可喜的进步,来自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表示,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尽快走上创新发展、升级发展的增长之路。

  “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加,对我国研发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既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国创造’走上快车道的显著标志。”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支撑创新作用显著

  “我们的研发经费投入每年都保持稳定增长,占企业年销售收入8%以上,为开展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近5年拥有专利500余件,还有数十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控公司)执行总裁裘峰向本报记者介绍。在此基础上,中控公司成功研发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全数字化记录仪、第一个规模化节能减排方案,国内首个千万吨级炼油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用上了中控公司自动化控制的“中国芯”……这一系列“第一”的背后,与中控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密不可分。

  如今,中控公司已开始向“互联网+”的方向努力,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并在油气田管理、新能源装备等技术领域有诸多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中控公司的发明专利“分布式以太网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该企业还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走进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列。专利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中控公司的经济效益逐年向好。

  “加大研发投入,既保障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好的效益。”不仅是中控公司,还有众多“量级”不等、行业不同、“出身”各异的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中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走上了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康威视)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在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的基础上,海康威视2015年提交专利申请1000余件,PCT国际专利申请30余件,通过专利海外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双目视觉人脸识别系统、高清网络摄像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等,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海康威视的“中国创造”产品迈入了全球同行业的第一方阵。

  “事实证明,研发投入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知识产权,无论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还是企业发展,都离不开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的支撑。”李顺德认为。

  加大投入转型提速

  尽管我国在研发投入上已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产业转型正在加速,但我国研发投入与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无论在总额上还是占GDP比例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一直是近年来全球研发投入支出最多的国家,其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额近30%,而中国所占比例不足20%,差距较大;美国在医疗健康技术领域拥有的专利数占比近46%,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的专利数只占总量的8%;在以物联网、大数据和量子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美国拥有专利数占总量的36%;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的专利数只占总量的3%,差距都较为明显。

  “数据表明,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研发投入仍然不足,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年投入占科研总投入的比例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17%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整体有待进一步提高。”李顺德分析认为,应该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同时通过完善制度、推出举措、运用市场手段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增加发明专利数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事实上,我国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的前提下,也在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创业创新的浪潮中顺应潮流,投身其中,为汇聚强大的创新力量奠定了基础。2015年,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0.2万件,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新的纪录。《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逐步形成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新优势。

  近日我国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将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从2015年的2.1%增长至2.5%。“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知识产权作支撑,也需要研发投入作为保障。只有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在国际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投入与产出的大文章,才能让‘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赢得未来的竞争。”李顺德强调。(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