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 一飞冲天——我校学子参加CADC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侧记

26.12.2021  09:50

工程实训中心的J-102实验室是航模协会专用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有一个置物架,上面摆放着一盒废旧电池。那盒电池见证了一支团队10个男生整整4个月的艰辛。在今年的CADC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中,他们代表我校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航空航天院校的代表队同台竞技并在“垂直起降载运”“微型折叠飞行器”两个项目上斩获团体第二名,并获得学生机组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图为准备垂直起降飞机的制作

经历校赛选拔,确定了参赛队员并讨论过模型设计方案后,今年6月下旬,大家都递交了暑假留校申请。队员们面对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航模的设计问题。做出一个完整的模型前,必须要进行图纸绘制。各类尺子都是设计中最常用的工具,因为即使是一个小孔都需要用工具进行精确测量。画出一个小的零部件或许只要3-5分钟,但是一旦没有达到效果就需要进行几十次修改。实验室里的切割机旁堆着近半米高的废旧木材,这些都是他们备赛期间的耗材。有时候,作品不尽人意,他们就熬夜通宵修改。J-102实验室里放了一张沙发,隔壁的“试飞室”里也有行军床,男生们实在累了夜里就倚着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实验。

做出模型并组装好并不意味着实验就结束了。试飞是团队在备赛期间最痛苦的事情。炎炎夏日里,队员们每天一早就穿着防晒衣戴着草帽拿着模型出去,太阳落山才能结束一天的训练。试飞过程中,他们要经受得住无数次失败。因为操纵或是硬件设备、软件调试等问题而导致模型撞到建筑物上或者其他原因损坏,站在地面上的队员们就只能亲眼目睹自己耗费多日的“心血”毁于瞬息。一个假期,队员们进行过约1500次试飞,炸毁了50多架模型、100多个机臂。可是,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仍然对后续重新设计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他们需要捡回已经毁坏的模型带回实验室进行参数分析。一次,模型又撞到了建筑物,因为隔得太远,负责操纵的同学没看清具体的掉落点。大家赶紧分头去寻找,把几个最有可能掉落的地点都找过了还是没有看到,最后一名同学爬到教师公寓的一栋楼上,“登高望远”一番后才发现模型竟然掉到了公寓楼的阳台上。

图为制作通过航空公司托运的模型箱子

终于到了比赛的日子,然而就在前往比赛地点的时候,团队又遇到了突发事件。模型需要飞机托运到比赛地辽宁,但是装着模型的箱子因为超过了航空公司托运的标准,他们不得不熬夜进行赶工,将箱子拆除重新制作打包,一直忙碌到凌晨三点,总算按照计划时间将模型送至机场。

十月份,北方早已是深秋,气温最低的时候已经到了零度以下。而模型的电池在低温下会造成性能变弱,于是队员们就轮流握着电池,用自己的体温给电池“取暖”。为了不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电池不能长时间进行持续充电,充满后要及时拔下充电头。为此,队员们在比赛当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守着电池充电,亲眼看着电池一直充满才能安心。

但是,比赛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个意外。在微型折叠飞行器的项目中,按照比赛规则,选手需要操纵飞行器穿过C-A-D-C四道障碍门并将飞行器携带的网球投放至指定位置。而当要穿过第二道障碍门的时候,飞行器竟然毫无征兆地掉落!虽然另一场“垂直起降载运”的比赛进行较为顺利,但是“微型折叠飞行器”中的失误还是给参赛队员们造成一定的压力。按照之前的战术,如果舍弃两个C门,只穿过A门和D门进行投球,那么他们可以有机会获得三等奖;但是既然已经备赛几个月之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那么为何不向着更高的奖项发起冲击?第二天,他们让飞行器尽可能穿过所有的障碍门提高分数。而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同时,“垂直起降载运”的比赛也继续稳定发挥。最终,他们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刷新了我校自参赛以来的最好记录。

图为比赛现场

比赛中,队员们也从其他老牌航空航天院校的设计中汲取设计灵感。比如,在“垂直起降载运”项目中他们对比自己与中国民航大学的作品时发现,自己的模型重心太高的问题。同时,在观看其他学校的“水火箭”项目的比赛后,队员们也受到启发,回校后大家就开始筹备“水火箭”项目,争取在明年的CADC中带着新的作品参赛。

当我们看到飞机平稳起飞的时候是最开心的。”队长杨金伟说道。这群少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致敬。如今,学校在“更名升大”的路途上步履不停,南工学子们也会一往无前,破除重重阻碍,用实际行动反哺母校,为即将“更名升大”的母校,献上最美的贺礼!(文/学生记者肖文玥 李佳香 汪于尉 图/杨金伟 指导教师周冠佳 责任编辑 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