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引资规模 12年间增长近40倍
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不仅敞开国门欢迎海外投资,近年还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5.6亿美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这是我国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专家认为,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将深远地影响全球资本、产能布局,折射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外投资呈现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引进海外投资发展经济。如今,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断的投资扩张中成为资本输出大国。截至去年,我国境外投资在短短12年间增长了近40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三。
“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就是说2014年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沈丹阳介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前,对外投资几乎为零。而现在由于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资金投到了世界几乎所有有利可图的地方。”
去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15大类。除传统资源能源投资项目之外,中国企业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也日益活跃。
【资本要素分享全球利润】
中国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是“三力”作用的结果。沈丹阳说,一个“力”是动力,就是企业自身有对外投资的市场动力。第二个“力”是引力,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中国政府只是加了一个推力,形成“三力并举”的情况。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大量积累的资本有出海分享全球利润的追求。来自上海的学者周俊生分析认为,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有其客观的需求。一方面,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需要通过对外投资来消化巨额外储。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而这又反过来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一方面,在中国内需市场短期内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加大对外投资可以为企业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
而世界各国也欢迎中国投资,比如船舶、高铁、电力设备、电信设备、通信设备等在很多国家有广阔的市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比较优势,一些国家引进中国投资,可以带动当地就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中国的资金、原材料、营销渠道等还弥补了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短板。
【民企有望超过国企】
当前,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对外投资,比如正在推进的简政放权改革为加大对外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了解,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并引入了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目前98%的对外投资事项已经不需要政府审核,这将极大地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率。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跨洋过海参与全球化建设。沈丹阳说,与吸引外资相比,估计今后几年对外投资的增速还要更快一些。
在浩浩荡荡的出海大军中,国企和民企比例已由最初的“国营企业唱主角,民营企业敲边鼓”,转变为“国企民企并重”。商务部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中,非国有企业占比已达45%,中小企业渐成对外投资主角,企业自主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专家指出,由于国企自身的一些因素,今后民企有望超过国企,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现在走出去还是国企比较多,国企走出去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怀疑或者敌视,它会被怀疑投资背后是不是带有某种国家或政府的目的。所以,下一步应该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把更多的对外投资通过民企来实现。”(本报记者 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