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应以更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

12.05.2015  12:06
原标题:中国当代艺术应以更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

中国馆吴文光作品

应天齐

被誉为现代艺术界奥林匹克的威尼斯双年展日前拉开帷幕,此前肯尼亚国家馆早已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缘于多数参展艺术家和赞助人皆来自中国,引发了“中国艺术家能代表肯尼亚当代艺术吗?”、“中国画家花钱于威尼斯镀金?”等诸多争议。记者日前采访深圳著名艺术家应天齐。他以《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成为中国首度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举办艺术个展的华人艺术家,并连续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他就威尼斯双年展的真实情况、“镀金说”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国际做出了解读。

如果没有资本支持,就没有艺术展览

记者: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似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肯尼亚第二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国家馆项目主题是“创造身份”,但参展团队当中的肯尼亚艺术家只有1位,大多为中国和意大利艺术家。这与肯尼亚第一次参展时的情况类似。有质疑声认为“中国艺术家跟中国明星蹭奥斯卡红毯秀一样去蹭威尼斯双年展。”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应天齐:我特别不同意“花钱买入场券”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显然并不了解威尼斯双年展的流程。这种心态仍是一种竞赛心态。好像你去过了,你就了不得,其实不是这样的。去过威尼斯双年展没什么了不起,艺术家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记者:有些评论认为,似乎去了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的作品就被“镀金”,你怎么看?

应天齐:去威尼斯双年展重在参与。就算我去过几次双年展了,我的一些装置、影像作品并没有卖出去,仍然放在仓库里,“镀金”的说法我更不同意。

记者:大家谈论威尼斯双年展更多还是“金钱操作”这个话题,你是如何看待资本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作用?

应天齐:如果没有资本支持,就没有艺术展览,艺术家在国内办一个普通的展览都需要花钱,何况去威尼斯双年展办展。哪个国家馆没有资本?哪个平行展没有资本?每个国家馆的场地都需要花钱的,威尼斯双年展组委是不会发钱给参展个人和参展国家的。这是常识问题,像肯尼亚馆的情形也不是新鲜事儿。

记者:你对国家馆的看法是什么?

应天齐:国家馆是每个国家自己去做的,不需要审批,也没有人去把控你的水平怎么样,你这个国家决定带什么来就带什么,当然必须是当代艺术。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可能某一年因为某些原因来不了。在非典那年,因为这个突发情况也让我们的国家馆空置了,只是我们不会去把自己的国家馆租给别人。有人说参加国家馆就了不得了,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有的国家馆已经到了这个国家没有能力去办。全世界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都可能有特别情况发生,可能有的国家的国家馆出租了,让给一个艺术机构去操作,这也是一种运作模式。

记者:刚才你提到说,有些国家的国家馆可能到了无力承办的地步了,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在哪里?

应天齐: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都是非常有生意头脑的。威尼斯双年展把这块地租给你,你要一次性交多少年的租金,你每年必须去办,你不办租金就浪费掉了,大概是交五十年还是多少年,具体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可以去查。比方说把军械库展场给中国,中国就要交一笔租金,这笔租金交了以后签一个合同,当然不是一次性交清,每年必须要交,比如说签五十年使用期,每年用这个馆前一定要交这个钱的,不交钱这个馆就给你取消掉了。所以,有的国家来不及做,没有钱或是没有人,即便他没有外包也有这个倾向,所以国家馆水平参差不齐,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不好的,所以不代表参加国家馆就是正宗。

记者:在本届双年展中,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参加今年的主题馆展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主题馆在整个威尼斯双年展中占据什么地位?

应天齐:主题展是有一个世界级的理论家在全世界遴选艺术家,当然遴选的艺术家是根据这个展览的主题,然后他觉得这个艺术家符合这个主题可以进来才行。中国的艺术家有好几个都曾经参加过主题馆,有资格参与是因为他们的艺术,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取向和这个主题发生关系,当然或许他们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才会被选进去。威尼斯双年展中最好的是主题馆,相对来说主题馆里边的东西都很棒。每次我们会在主题馆看很久,主题馆也很大,分很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