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亲子比赛家长莫“猴急”
立冬过后,幼儿园亲子运动会迎着暖暖的冬日阳光拉开了序幕。我们大班年级上午进行的是个人项目“找朋友”,规则是家长手持一张数字卡站在起点,发令枪响后跑到终点把卡片交给孩子,孩子根据数字卡上的数字在框子里找到相应的点子卡,带着点子卡和数字卡一起迅速跑回起点,看谁的卡片送得又快又准。
比赛开始,一些家长心态发生了变化,在好胜心的驱使下频频犯规。有的家长早早地举起数字卡,并伸出手指示意孩子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待跑到孩子身边时,孩子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点子卡跑回。对来不及取卡的孩子,家长则直接帮他们拿好卡,使孩子省了看数字取卡的环节。一些家长本应呆在终点观望,却回头又追着孩子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催孩子加油。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用手在孩子身后助推以加快速度。不妙的是,一个跑在最前面的孩子快到终点时,在妈妈的助推下失去重心,重重地摔倒在地,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这时,妈妈才惊慌失措地抱起孩子,懊悔不已。
下午的项目是接力赛“两人三足”,规则是每班10个家庭组成参赛队,比赛时,两位家长绑腿成“两人三足”,手持“水果”跑到对面交给孩子,孩子接到“水果”快速跑回起点,再把“水果”交给第二个家庭。比赛的目的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家长们的表现仍是那么心急,有的家长故意将带子弄松,跑到中途带子散开,照旧轻松开跑;有的家长快到终点时,示意孩子先跑;还有的家长反身追跑,又上演了上午的摔跤一幕。
整整一天的亲子运动会,家长们玩得不亦乐乎,而孩子们则成了赛场上的配角。亲子运动会的宗旨是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在幼儿园共同游戏、合作、锻炼身体的机会,通过比赛让孩子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进亲子感情。比赛重在参与,重在体验,而家长却盲目地追求结果。我不理解家长这样在乎比赛结果的原因何在,是为了赢得奖品和奖状让孩子开心,还是为了面子或其他原因?在比赛中,家长们忘了自己是孩子的合作者,而把自己当成赛场的主导者。本该由孩子来完成的比赛过程,却被家长简化或代替了。有的孩子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比赛就结束了,哪来的乐趣而言?尤其是被家长助推而摔倒的孩子,经历这样的比赛后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家长带头犯规,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今后孩子还会面临多种比赛,难道也要靠投机取巧或犯规来取胜吗?
透过这一次亲子运动会,我看到了一些家长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不良教育态度,以及习惯于包办代替、剥夺孩子权利的错误教育行为。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也许孩子在比赛中会因为动作慢而落后,也许会因一些小失误而失败,但是孩子经历了、锻炼了,也是一种收获,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长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一次亲子运动会不仅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个难忘经历和美好回忆。在比赛中,把比赛权、自主权交给孩子,不仅是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更是对孩子应有的尊重,使孩子在比赛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公平竞争,学会独立。
珍惜亲子运动比赛的机会,共同遵守比赛规则,与孩子友好合作,凭实力共同争取胜利,才是家长明智的选择。通过比赛,让孩子真正得到锻炼,增进亲子感情,才是理想的结果。
文章链接: 亲子比赛家长莫“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