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中国旅游“515战略”

02.02.2015  16:13

  1月15日至16日,2015全国旅游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结束后,“515”成为一个行业热词。这其实是大会在对中国旅游的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和思考,对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定位和功能进行深刻解读和再认识的基础上,对2015-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重点的全面部署。因为包括5大目标,10大行动,52项举措也被称为“515战略”。《海南日报·旅游周刊》特对大会传递信息作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5大目标]

  1 文明

  推动旅游者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诚实守信,从业人员服务至诚。使长期以来存在的旅游不文明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文明旅游的新风。

  2 有序

  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出游有序。强化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优秀旅游企业脱颖而出,让不法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

  3 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增强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识。要做到游前有提示,游中有警示,意外有救援,全程有保险。实现旅游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安全旅游深入广大游客心中,安全生产成为旅游企业的自觉选择,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4 便利

  努力做到信息获取的即时化,交通出行的通畅化,通关手续的便捷化,旅游设施的人性化。通过提高旅游业的便利化水平,让“咫尺天涯”变成“天涯咫尺”,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5 富民强国

  通过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内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旅游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待旅游基本统计测算体系建成后,将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今后三年,旅游投资总额要达到3万亿元;要新增旅游就业180万人,每年带动100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基本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

  [10大行动]

  一、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强化督办制度,按季度发布各地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水平指数;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对市场秩序混乱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做摘牌处理;建立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分级发布红、橙、黄、蓝旅游警示。

  二、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

  重点整治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游客到达境外旅游目的地,就能收到国家旅游局发布的“讲安全、讲礼仪、讲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违法违规”的温馨提示;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对不文明旅游者进行依法处置,将游客的旅游不文明照片、视频等在媒体上集中公布。

  三、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

  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健全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发布渠道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新手段,提高安全提示信息的受众面和时效性;推动旅游客运汽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加强与重点出境游目的地开展旅游保险合作。

  四、启动旅游厕所革命

  启动旅游厕所革命,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持续推进;今后三年,全国共新建旅游厕所33500座,改扩建旅游厕所25000座,其中2015年,全国新建旅游厕所13000座,改扩建旅游厕所10000座。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努力营造健康的厕所文化;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提升目的地旅游服务功能,推进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设。

  五、创新产业促进机制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做大做强旅游业。着力强化旅游部门产业促进职能;多措并举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以“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系列化”为目标,构建“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

  六、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

  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摆在突出的位置,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工作,积极开发各种形态的休闲度假产品。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深入挖掘旅游购物潜力。积极开展红色旅游。

  七、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规划,国家旅游局将统筹编制一系列跨行政区划的大区域、次区域旅游经济带规划。建设一批跨行政区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台的旅游合作,推动澳门和香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战略中发挥旅游支点和枢纽作用,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八、开拓旅游外交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现在每年我国近2.5亿人次的入出境市场规模,已成为我们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新阶段我国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突出大国间旅游合作;大力开拓入境游市场;深化与联合国旅游组织合作等等,旅游行业要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主动发声。

  九、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必须把改革思维、改革措施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并举,体制突破和政策保障共推,发挥旅游改革对旅游发展的引领作用,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为切实抓好旅游改革工作,国家旅游局刚成立旅游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出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

  十、用信息化武装行业

  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同样也深刻地改变着旅游业的运行方式。国家旅游局通过建立全国旅游的大数据集成及应用平台、发行“中国旅游卡”、加强自媒体智能终端的APP开发及推广等多种措施,主动融入信息化变革、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革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52项举措]

  1、推出督办制度、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制度、服务等级“退出制度”、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

  2、加强综合整治;

  3、创新社会监督形式;

  4、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

  5、加强导游、领队的保障、培训和管理;

  6、重点整治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

  7、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8、动员全社会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9、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10、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

  11、增强全社会旅游安全意识;

  12、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13、完善旅游保险保障体系;

  14、启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

  15、务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

  16、提升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17、推进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设;

  18、着力强化旅游部门产业促进职能;

  19、多措并举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

  20、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

  21、开展“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

  22、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工作;

  23、积极开发休闲度假产品;

  24、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25、深入挖掘旅游购物潜力;

  26、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27、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规划;

  28、建设一批跨行政区的重点旅游目的地;

  29、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30、深化内地与港澳台的旅游合作;

  31、围绕 “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旅游合作;

  32、突出大国间旅游合作;

  33、深化与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合作;

  34、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35、深化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

  36、做实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37、启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改革;

  38、推动跨境旅游合作;

  39、主动参与沪粤津闽自贸区改革开放;

  40、改革旅游行业协会的领导体制;

  41、创新促进旅游管理的有效机制;

  42、建立中国旅游服务门户;

  43、发行“中国旅游卡”;

  44、支持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

  45、综合提升旅游市场推广信息化水平;

  46、加强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

  47、构建新型旅游智库;

  48、提升旅游业创新能力;

  49、彻底结束没有旅游数据总量分析的历史;

  50、强化对旅游舆论的引导;

  51、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52、改进旅游管理体制。

  中国旅游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35年,2015年全国旅游大会提出,中国将由大到强、由快到好,实现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再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并分两个节点提出明确目标:

  到2020年,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年人均出游次数达5次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旅游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达到世界旅游大国水平。

  到2050年,中国成为“初步富裕型国家”,实现从“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年人均出游达10次以上。中国旅游发展质量、水平、效益、综合竞争力、旅游文明程度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前列,全面实现旅游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品质化。形成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企业、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院校、世界级旅游专家,形成一批世界旅游品牌。

  旅游业人五个新认识

  随着中国旅游的深化发展,对国民经济及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区域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入。在2015全国旅游大会上,对旅游业的5个新认识让人耳目一新,引发业界和学界的热议。

  1、旅游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旅游是软实力”,但是,旅游更是一种硬实力,这是由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决定的。

  据WTT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9.5%,对就业的贡献超过10%。在地方,旅游作为硬实力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例如,西藏旅游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20%。

  因此,简单地说旅游是软实力或硬实力都不准确。旅游业是“软硬兼备、融合度高、覆盖面广、拉动力强的综合性实力”,是拉动就业、改善民生、形成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性产业;是国民精神文化享受、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行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事业。

  2、是否有“中国旅游贸易逆差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中国存在巨额的旅游贸易逆差”,说“2013年我国旅游贸易逆差730亿美元,2014年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5年增长近50倍,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但是,这实际是一个误导性的说法。不应当将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割裂孤立看待,而应建立“旅游入出境总人次”的概念。中国已从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旅游国,这是民富国强、旅游发展的表现。入出境旅游在客源地、目的地国和地区产生的相关拉动是综合性的,不应只考虑某一方面。因此应该把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外贸,讲进出口总额,反映对外经济交往的总体规模。

  3、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吗?

  还有一个观点,说“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在旅游发展初期,这的确是事实。但是,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情况已大大不同。特别是2005年以后,情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旅游业的富民功能在不断凸显的同时,对财政的贡献也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财政和税收来源。旅游对财政税收的贡献有综合带动性,除了直接的税收财政贡献外,带动相关配套服务的税收贡献也有很大规模。大集团大举进军旅游业,带来的财税及非税贡献就更加明显。

  事实表明,旅游业不但富民,也富财政,而且两者都会越来越富。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集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旅游业的逐步转型升级,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会不断提升凸显。

  4、旅游业的贡献仅是消费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是拉动消费,还对投资和出口都有着越来越强劲的拉动作用。旅游不仅是消费热点,也是投资热点、出口热点。

  从消费拉动看。2013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12.38%。

  从投资拉动看。2014年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32%,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投资增速高16.2个百分点。

  从出口拉动看。2013年旅游业拉动出口约占当年出口的7%以上。出境旅游,以人员“走出去”为先导,带动对外投资、货物出口、技术出口、服务出口,是新一轮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先遣队。

  5、“旅游六要素”能涵盖旅游

  “商、养、学、闲、情、奇”可作为旅游发展要素。

  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和体验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总结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可否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前者为旅游基本要素,后者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拓展出“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发展六要素,也只是基于现阶段实践的总结,随着旅游不断升级,今后还会拓展出更新、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这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