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王健:南昌大学印象
2016年11月8日上午,记者冒雨赶到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的前湖校区校办公楼与南昌大学以及校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就如何对外做好南昌大学的对外宣传工作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记者对南昌大学有了初步的印象:校园宽阔、草木茵茵,既有博物馆、教学大楼、体院馆等高楼大厦,也不乏教学、科研大师。
南昌大学,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著名综合性大学,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大学。
南昌大学的正校门全长323米,模仿原国立中正大学校门样式而成,在网上被称为“亚洲第一大门”,是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的标志性景点。半圆形的正校门,与辽阔秀丽的前湖、龙腾湖彼此呼应,仿若万顷碧波中的一叶扬着白帆的红船。南昌大学和平女神像矗立于和平广场中心,由遥远(文元衍)先生创作,原型已由中国“和平女神基金会”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以中国人民的名义赠送给法国人民。南昌大学和平广场的这一尊雕像,是她的复制品。
校园广场中心有一泓喷泉,因其外观似一朵莲花,花瓣又是贝壳的形状,故名贝莲喷泉。贝莲喷泉上有用各种字体书写的名言警句,成为学校的一处文化景观。
古时,以贝为币,表示财富;以莲为君,寓意情操,雕塑以贝为瓣,构成巨大的硃色红莲。清泉如花蕊,喷涌而上,圣洁而质朴,奋发而壮观,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建树。而镌刻在花瓣上,以不同书体书写的“修身、立志、惜阴、好学、达和”的古训名言,诠释了“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南昌大学校训。
南昌大学是一座与树有着不解之缘的学府。江西古称“豫章”。豫者,大也;章者,樟也。因之,江西的省树是樟树。南昌大学各校区均遍植此树。樟树,五月花开,香气袭人。
南昌大学的校徽是一颗郁郁葱葱的樟树,寓意根深叶茂,树木树人。南昌大学最大的广场,也叫“树人广场”。绿海丛中,金色的魏碑体校训“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八个大字尤其引人注目。每年开学、毕业之时,莘莘学子在此留影者络绎不绝。这里成为他们一生的珍藏。
南昌大学的学子铭开篇便是“山有楠樟,自培其芳,海有鲲鳞,自运其翔”,写出了学校与樟树的因缘。
据悉,除樟树之外,学校还与水杉有着一段佳话。南昌大学办学起源之一可追溯至创建于抗战时期的江西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正大学老校长胡先骕一手创办的植物系在南昌大学得到继承和发扬。他和他的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标本,成为留给今天南昌大学的宝贵遗存。胡先骕是民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经由他和邓万钧共同深入研究后并命名的“水杉”,引起全世界植物学家的震惊。今天,这种古老的植物已由50余国家、近200处植物园先后从中国引种并成功种植。由于水杉的适应性很强,其踪迹现已遍及世界各地。
像其它大学一样,南昌大学也拥有藏书馆等图书馆,但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的,当属南昌大学博物馆。南昌大学博物馆位于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是2012年江西省审批的第一个高校博物馆,2012年被入选江西省首批“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2013年入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同时被评为2013年度“江西省优秀社科知识普及宣传基地”。
南昌大学博物馆展出的一百五十多件产品,是从南昌大学众多外销瓷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包括日用瓷、陈设瓷、纹章瓷和艺术瓷等多种类别。这些产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外销瓷的部分类型,更是整个中国明清外销瓷的沧海一粟。从这一小小的展览中,我们不仅惊叹先辈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水平,更为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能产生如此震撼世界的艺术而自豪。南昌大学宣传部副主任孔爱民先生告诉记者,“开馆以来,博物馆接待了近万名在校学生。参观的学生不仅有艺术系的学生,还有理工类的学生和医学类的学生。学生既可徜徉其间,静静欣赏花鸟人物、贵族纹章、建筑山水等精美纹饰,也可聆听讲解员讲述每一件瓷器,每一种纹饰背后的故事。”
中国大部分瓷器都是从江西飘洋过海走向世界的,并“征服了世界”。众多专家对南昌大学建立外销瓷博物馆深表赞同,认为南昌大学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占地5000多亩,保持了大量的原生态森林和湖泊。桃花水母群发现于校内一处原生态的湖泊--双枫湖。双枫湖2002年学校奠基动工前便存在,主要由地下水和几条上游汇集而来的水源而成。2007年,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在校园做浮游动物调查时,惊喜地发现校园内的双枫湖内有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群。据悉,桃花水母比恐龙还古老,可追溯到六亿五千万年前。它的颜色各异,游姿美丽,仿佛水中的天使,堪称观赏水生物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南昌大学宣传部副主任孔爱民先生向记者透露,“目前校园内虽已没有桃花水母实物,但在实验室仍保存着桃花水母的标本和照片。”
除了博物馆、藏书馆、办公大楼外,南昌大学还有高大的教学楼体育场馆。当然,南昌大学除拥有高耸的大楼外,还孕育了一批重量级的教学、科研大师,例如全国模范教师石秋杰,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等一批教师,特别是最近,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风益教授等科研人员攻克科研难题并完成成果转化。这些教授、学者的作为都集中体现了南昌大学的文化精髓:“坚守”。
江风益教授等南昌大学蓝光LED团队历经19年攻克难关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江风益团队在LED照明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成功研发出硅底高光效GaN基蓝光发光二极管,并在市场应用上获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硅基发光,中国制造”的新路线。南昌大学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的第三个掌握蓝光LDE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与日美技术形成全球三足鼎立之势。孔爱民先生说,“得益于‘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光发光二极管’项目的成功,江西省已描绘出LED产业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全省LED产业主营收入要超过1000亿元,把江西建设成全国的LED‘光谷’。”
稿件链接: http://column.chinadaily.com.cn/article.php?pid=2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