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引领者
大势观察
从国际视野考察,中国正从国际舞台上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将对国际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可以看作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的宣言书。
作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陈剑
当下中国,正处在急剧的多种转型过程中。包括国家转型、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等。从国际视野考察,中国正从国际舞台上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将对国际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可以看作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的宣言书。
按照《建议》,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这种转型,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与美国比肩的世界引领者。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同时也迫切需要在理念上取得突破,并在全方位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有重要推进。
引领型发展,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是以跟随者身份出现的。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愈益显现,中国正面临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诚如《建议》指出的那样,“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什么是引领型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就是通过发挥先发优势,引领世界科技、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潮流,以推动全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地位相适应。中国作为全球的经济大国、政治大国、科技强国,才名实相符,并具有持续深远的影响。
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引领者是旗帜、是标杆、是方向、是领袖。作为引领者,需要提升魅力和感召力。而魅力和感召力,从全球视野看,要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上的引领者,经济上需要有强大经济实力,技术上要有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政治上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需要有自己的软实力,需要在全球维护全球的公平正义,等等。而中国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逻辑结果,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必然之路。而引领型发展,是推动中国成为国际舞台引领者的最重要内容。
创新发展,中国向引领者转变的基本途径
引领型发展,核心内容在于创新。《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为什么把创新放在如此重要位置,这既是国际舞台上中国崛起的需要,也与当下中国的整体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有关。
改革开放36(1978年至2014年)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年均9%以上速度的增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但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分析,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创新不足,中国制造原创技术和产品缺乏;席卷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但中国的踪影似乎并不鲜明。由于创新元素不足,中国的发展面临一系列艰巨挑战。正是上述原因,影响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要完成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需要提升中国整体的创新发展水平,《建议》中提到了包括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七条措施。要使上述七条战略措施能够实施,还有一项工作不可或缺,就是需要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思想。只有形成创新的思想,才能够以思想感召人,提升自身魅力。而形成创新思想,重要的是培育创新文化。只有创新文化的充分发展,才是助推中国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最为重要的力量。
中国向引领者转变,需要适应国际社会的期盼
中国在向引领者转变的同时,需要适应国际社会期盼,需要尽快调整好自身角色,提升自身角色意识,即提升中国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中国在处理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诸多的国内问题时,都需要从全球发展的视野考虑。例如,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环境发展的困境,并严重影响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后劲。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也已经上升到国际问题。诚如《建议》中所提出的那样,“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这样一种表述,就是一个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责任。这也意味着,中国要适应国际社会的期盼,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中国目前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降低和减少排放,就是中国的国际责任。
中国要成为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引领者,意味着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当下的国际舞台,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的诸多问题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而上述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因而,积极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符合当前中国的历史方位,顺应了中国发展势头,也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期盼。
中国作为国际经济、政治的引领者,自然要捍卫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而维护符合中国长远发展的国际秩序,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这种国际责任,应当是与中国国情国力相适应的责任。《建议》提出“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
中国作为引领者,应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中国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现行的国际秩序已经建立。这个以西方为中心的战后世界秩序曾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行的国际秩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各种新老问题的纠结,这个秩序需要作出调整。此外,全球化对传统结构带来巨大冲击,有人称之为现代碎片化现象,包括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人类认知的碎片化,特别是热点分布的碎片化,正冲击现有的国际秩序。“碎片化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因而,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愈益显著,迫切需要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已与一个崛起的大国地位相适应。
《建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何谓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要在国际经济、政治等制度性建设中,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并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建议》指出,“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随着人类对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利用,为避免无序和混乱,需要制定这些领域的国际规则。而随着中国参与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利用,中国自然应当成为这些新兴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推动中国全方位改革,助推中国成为全球引领者
一是理念上需要突破,要用人类的共同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要成为全球引领者,其自身软实力建设十分重要。《建议》指出,“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而价值理念,即价值观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起到引领作用,需要使用人类共同语言。因而中国所遵循的价值观,也应当是全人类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认可的共同的价值观。但仅此还不行,还必须有自身特色。而公平正义,就应当既属于人类共同价值观,同时也是具有浓郁中国鲜明特色的价值观。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全人类能够听懂的共同语言。
二是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推进制度创新。《建议》提到的创新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概念,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而推进制度创新,实质属于培育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人们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也包括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
培育创新的观念文化,在当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一整套包括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理性的批判精神、开放协作的竞争观、不畏失败的风险意识和允许失败的宽容精神等创新观念文化。现代社会,公民理性的批判精神十分重要。只有批判精神氛围浓厚且富有理性,才有利于创新火花和观念的形成。此外,宽容失败,鼓励竞争性的风险意识也十分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并不完全兼容。要汇聚创新文化,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与更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弘扬,对不合适宜的文化需要舍弃,对糟粕与精华并存的文化则需要改造,而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或缺的内容则需要更新。
创新文化的培育同样依赖于制度建设。《建议》中提到的“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就属于创新制度文化。
对经济增长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创新。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制度创新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中国改革开放36年的经验验证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三是推动全方位改革。从更宏大视野考察,创新文化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建设。因为只有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公民言论自由有了切实保障,形成了活跃的思想市场,创新才有了不懈动力和源泉。因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包括推进党内民主,推进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对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而要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实质就是建立一个常态的现代国家。也就是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社会制度架构基本上稳定不变的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人们普遍认为,应当具有五个基本要素或五项基本构件,即比较公平合理的经济制度,比较公平合理的法律制度,比较公平合理的政治制度,活力四射的开放社会以及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
只有建设一个常态的现代国家,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有清晰的预期,这个国家才能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理解,才能够真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引领者。只有建立一个常态的现代国家,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土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有利于创新思想形成的体制机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才具有不懈的动力和十足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