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中国游客日本“爆买”背后的旅游经济学考量

12.10.2015  10:46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境外旅游,日本无疑最为火爆。黄金周一周中,约有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在日本消费达到1000亿日元,首次超过春节,刷新大陆游客赴日本旅游的新纪录。大陆游客的购买力着实让日本人大为吃惊。部分大陆游客扫货过于“疯狂”,不少日本的商店甚至对大陆游客实行“限购”:面膜、药品每人限买两包。如今,大陆游客到日本旅游,除了传统的东京、关西(大阪、京都)北海道外,几乎拓展到日本全境。(《广州日报》2015年10月11日)

  中国游客疯狂爱上日本,今年上半年访日外国游客达913.99万人次,约为过去峰值去年同期(约625.85万人次)的1.5倍。上半年中国大陆游客为217.86万人次,居于首位,占到全部赴日旅游外国人的近1/4。中国游客在日本“爆买”的对象,除了马桶盖以外,已经拓展到全面的生活用品。比如感冒药、焖烧杯、减肥药、剃须刀、婴幼儿产品、奢侈品等,甚至体检也成为中国游客的重要选择。中国游客何以对日本游乐此不疲,背后的旅游经济文化学原因值得剖析。

  中国游客之所以对日本商品情有独钟,关键的原因就是日本产品的创新和质量。不管是过去中国游客喜欢的马桶盖,还是如今喜欢的药品和面膜等,首先就是产品创意新颖,让中国游客一见钟情,怦然心动,即使很贵,也在所不惜。其次就是产品质量有保证,日本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认真和苛刻,让不少中国企业汗颜,更值得监管者学习。

  在日本国内,国家从宏观经济上很重视旅游业,不仅有良好的行业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更有良好的落实力,几乎不存在像国内的乱涨门票等旅游业无序发展的乱象,导游更是战战兢兢、兢兢业业从事自己的职业,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国游客到了日本,完全可以放心消费,不用担心欺瞒和欺诈,自然感觉旅游很舒服。

  服务不厌其细,优质服务,也许才是吸引中国游客的杀手锏。不管是商店的营业员,还是旅游大巴的司机,还是导游,笑脸相迎已经是职业习惯,温柔的服务表情,得体的形体语言,贴心的细节服务,这一切让中国游客受宠若惊,毕竟,在国内的旅游,遇见过太多的旅游工作人员冷冰冰的甚至野蛮的服务,在异国他乡能够感受到旅游的亲切感,中国游客自然愿意到日本去旅游。

  日本的旅游景区,无不安全,无不体现生态自然,无不体现小规模渐进式内涵,无不干净卫生,这和中国一些景区忽视游客安全,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卫生保洁等形成鲜明的对比,游客自然就不喜欢参观了。

  表面上,旅游就是吃喝玩乐和购物等,但是背后却折射了“质量强国”内涵,当我们的食品不再安全,当38元的“天价虾”成为宰客常态,当出门旅游处处需要提防,当粗制滥造的同质化旅游纪念品泛滥成灾,当工业品质量不过关,那么,旅游就不会安生,也就更不会有幸福感。

  过多的游客喜欢到到日本旅游,本身对中国国内旅游就是一种警示,关注旅游经济学没有错,但是国内一些景区对于旅游经济学只有“经济”没有其他,而日本的旅游经济学却呈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关注旅游“”的感受,自然就会让游客欢喜。

  不管怎么说,国人旅游喜欢往外跑不是什么好事情,不仅对于旅游不利,更包含其他耐人寻味的因素,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