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全年票房盘点 国产逆袭好莱虎赚钱没商量
2013年有一个戏剧性的开头,有一个很热闹的结尾,年中也不乏迭起的高潮,这注定了它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产片完成了逆袭,现象级影片频现;在这一年里,新人出头,老人折腾;在这一年里,人们发现国产电影越来越讲究了,营销、合拍,怎么赚钱怎么来;在这一年里,观众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片子越烂越有人看。既然舍不得它,就让我们一起来怀念它。本报今日推出中国电影全年票房盘点,也听听业内人士如何回顾2013年。
□整体趋势
关键词
突破
总票房217亿元增长27.5%
用突破这个词来形容2013年的中国电影是再合适不过了,最可量化的标准当然还是数字。今年1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京通报了全国电影票房的各项数据。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17.69亿元,尽管没有达到传说中的220亿,仍是比上一年增长了27.51%。在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127.67亿元(2012年82.73亿元),同比增长54.32%,占比58.65%(2012年占比48.46%);进口影片票房90.02亿元(2012年88亿元),同比增长2.30%,占比41.35%(2012年占比51.54%)。
影院建设方面,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银幕18195块。IMAX也表现抢眼,2013年在中国上映的拥有IMAX版本的影片多达25部,相较2012年的18部电影增长了39%。
另外,2013年海外销售国产影片共45部、247部次(一部电影同时可卖给好几个国家),而2012年海外销售国产影片是75部、199部次;累计票房和销售收入14.14亿元人民币,相比较2012年10.63亿元,同比增长33.02%。
关键词
逆袭
国产片首次翻身凌驾好莱虎
除了数字上的突破,去年对国产片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逆袭。数据显示,在2013年新增的近47亿元票房中,国产影片贡献率高达96%,国产影片在本土获得了与好莱虎抗衡的竞争实力。从成绩上看,上半年国产片优势更明显,《西游降魔篇》《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中国合伙人》接连几部现象级影片突破5亿,让经历了多年压制的国产片,首次翻身凌驾好莱虎之上。到了下半年,国产片增长势头放缓,现象级影片不再轻易出现,单片过3亿都显得比较困难,华谊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在保卫胜利果实方面担当了主角。
总的来看,2013年国产电影有32部电影票房超过亿元,其中《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元夺冠,《致青春》以7.19亿元排第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以6.64亿元排第三。其他票房排名前10的国产影片还有《私人订制》《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警察故事2013》《风暴》《富春山居图》。
相比之下,好莱虎之威有所收敛。全年共有28部进口片票房过亿元。其中,《钢铁侠3》以7.68亿元居首,《环太平洋》以6.95亿元居次,《地心引力》以4.36亿元排第三,《速度与激情6》以4.13亿元排第四,《疯狂原始人》以3.94亿元排第五。其他票房排名前十的进口影片为《超人:钢铁之躯》《007:大破天幕杀机》《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侏罗纪公园3》《雷神2:暗黑世界》。
而在全年总的票房排行榜中,有7部都是国产片,这是史无前例的。总冠军《西游降魔篇》累积票房收入比亚军《钢铁侠3》多出近5亿元。
□导演群落
关键词
新人
首执导筒迎开门红
除了国产片,去年还有一批人完成了逆袭,他们是新人导演。徐峥、赵薇、郭敬明等一大批新人导演涌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高峰。
针对这种现象,不少业内人士都发表过看法。导演谢飞一直致力于培养青年导演人才,并在去年年底亲自为“56网青年导演训练营”担任院长,讲授导演知识。在接受采访时,他谈到去年新人导演辈出并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谢飞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体现了当下观影群体的一个变化,“现在中国影院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1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电影叫好不叫座或者叫座不叫好的问题。”他认为,《小时代》《致青春》《西雅图》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中生代导演代替老一代的重要信号。“以前大家感慨说中国就是三个老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而前年到去年初,这几个中生代导演一下子创造了票房纪录。因为看电影的观众是21岁的,老看60岁左右人的作品,怎么可能对口呢?”谢飞称,冯小刚的确有家国情怀,但类似《1942》这样的影片所关注的主题,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而这些中生代的导演,他们选择的都是非常时髦的现象,像《西雅图》里小三怀着孩子躲到外边生,这种情况只有最近二三十年才可能出现。这些片子的主题和情感是现在年轻人所能接受的。”
关键词
大师
积攒能量今年发威
有新人崛起,则必有旧人落寞。去年几位电影大师也没有闲着,谢飞提到的三人中,除陈凯歌正在筹备新片消息不多,张艺谋麻烦缠身有目共睹,虽然签了乐视,拍了《归来》,但他为媒体奉献更多的显然还是超生。冯小刚尽管年底凭借《私人订制》赚得盆满钵益,却也没有落得清净,几番炮轰争斗过后,留下无尽疲倦和深深无奈。
当然,也有导演在去年取得不错成绩,年初周星驰凭借一部《西游降魔篇》刷爆人气,再次证明星爷威名尚在。而成龙大哥保持了每年贺岁档奉献一部新片的节奏,虽然水准值得商榷,但勤奋程度值得褒奖——起码,人家干的还是正事。只是随着大哥年纪渐长,恐怕观众在银幕上会更多看到他的眼泪而非拳脚。
几位大师在今年的表现更加值得期待。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张艺谋的《归来》、姜文的《一步之遥》、吴宇森的《太平轮》和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让人期待他们用行动来向小辈证明: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创作动态
关键词
合拍特供片首次出现
2013年,国内电影市场上还出现了不少新现象。这一年里,中国观众第一次知道除了国产片和引进片,还有一个片种叫特供片,它作为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再次把合拍片的功利性和表面化推上风口浪尖。
看完《钢铁侠3》不少观众都充满被忽悠之感,因为说好的范冰冰、王学圻都只是打酱油。片方之一、也是力推特供版的DMG娱乐传媒集团直面争议,总裁吴冰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向世界传播,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希望合拍片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补,是平等互利的合作,中方在影片的剧情、制作团队和市场运营上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元素无形地融入到电影当中,而不是强行地塞入到电影中。”
相比中外合拍片,另外一种更早开始摸索的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倒是打开了新的局面。《毒战》《风暴》《扫毒》等不仅在剧作上赢得内地观众喜爱,就连两地演员的搭配都越来越顺眼。曾多次出演港片的内地演员胡军就认为,合拍片目标越来越明确,同时香港也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电影人,在与内地的融合方面很有想法。
□作品扫描
关键词
烂片
越被骂越有市场
去年还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一些烂片人气加持,甚至出现了所谓逆向营销的说法,令本来有迹可循的观众口味再度变得迷雾重重,业内人士也不得不再度搬出“审丑”一词用以解释。
一些叫座不叫好的影片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饱受争议的《小时代》以4.8亿跻身2013年电影总票房排行榜第9位,被批评最多的《富春山居图》3亿的票房也让其成为上半年国产片第6名。还出现了《一代宗师》《厨子戏子痞子》《不二神探》等票房口碑严重两极分化的作品。前年同期票房名次相似的影片,累计票房仅仅比去年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略多,但口碑总体比较稳定;而去年越被吐槽的电影越有人捧场。
下半年此类现象有所收敛,但是影响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拖慢了国产片增长的速度。一些大导演也未能避免这种波及,备受期待的冯小刚贺岁喜剧《私人订制》质量遭质疑。虽然对该片还是有一些肯定的声音,但无法掩盖上映之初的一片骂声。后期冯导出来迎战仍敌不过众口悠悠。但是没关系,输了口碑,赢了票房,只要观众的“审丑情结”还在,一些浑水摸鱼的影片也不愁没有市场。
关键词
遗珠不以口碑论英雄
都说票房不能作为衡量一部影片的唯一标准,但中国电影目前还真做不到以口碑论英雄,烂片笑傲江湖的同时,我们遗憾地看到一批有口皆碑的影片倒在票房战场上,成为过去一年里的遗珠。
国产片方面,小众文艺片仍是叫好不叫座的首要类型,刘杰的《青春派》、郝杰的《美姐》、王全安的《团圆》,就算有口碑奖项双重护体,再加上主创的卖力吆喝,也始终难在市场上博得青睐。另外一部在台湾获得零差评、高票房的《逆光飞翔》在内地的宣传和排片都不尽如人意,不到600万的票房真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引进片方面,好的文艺影片即使再有口碑,依旧无法与商业大片抗衡。获奥斯卡肯定的《悲惨世界》雷声大雨点小,而《了不起的盖茨比》虽有导演亲自来华宣传,依旧没能避免东渡失利。
□市场营销
关键词
争议
高投入高回报
如果说2011年《失恋33天》的病毒式视频传播令电影营销这个词开始为业内熟知的话,去年一系列国产片的成功,则让这个词登堂入室,有资格参与进电影票房论功行赏的行列当中。
曾为《致青春》《小时代》进行宣传营销的麦特文化总裁陈砺志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电影营销行业这几年变化很大,从发新闻通稿到制造话题炒作,从首映礼打天下到各种营销活动层出不穷,从单一的宣传模式到综合的营销应用。而且越来越规范、专业,尤其在投入上更舍得花真金白银。他认为,电影营销选择在这样一个时刻开始发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泰囧》《致青春》《小时代》几部卖座影片都证明,好的营销可以带给电影更大的回报;二是自媒体(微博、微信)时代,信息的互动性和操控性都加强了;三是竞争。同一档期有竞争力的影片越来越多,你不做营销别人也会做。
围绕电影营销究竟能给一部电影增长多少票房的争议,陈砺志承认,营销始终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绝不要把一部电影的成败放在营销上,“我们看到去年为数不少的电影,在营销上做得不错,但由于忽略了电影作为艺术产品的特征,结果是票房上依然跳水,口碑上依然充满争议。”
关键词
档期
扎堆加重厮杀
除了宣传、发行,就像婚丧嫁娶也讲究良辰吉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习惯主动为自己的上映挑日子。在所谓的好日子当中,各大档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传统的贺岁档、国庆档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更多人造档期横空出世。一部红火的电影甚至可以铸就一个档期,情人节档、光棍节档等相继诞生,有的确实圈钱有效,但有的却被观众高喊“滚粗”。从去年全年来看,年底不再是票房万能丹,4月、5月成为新的大热季节。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对此称,一个档期至少应该是有节日的档期,那时观众去看电影的需求量也大,使得影片发行商愿意把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电影放在这个时间段,“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好的电影去创造档期,没有档期创造好的电影这个说法。就如同当年冯导的《甲方乙方》,全中国市场都特别冷,当时也没有圣诞档这一说。而《甲方乙方》创造了一个档期,就叫做贺岁档。白百何两年前11月11日上映的一部电影叫《失恋33天》,当时发行商认为是最冷的档期,却因为一部这样的电影创造了一个档期,也就是光棍节档。可事实证明今年11月11日的这个档期非常残酷,10部电影厮杀,谁也没占着便宜”。
■展望2014
2013年,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放眼2014年,它有更加丰富的储备,也面临更大的压力。新年刚过,就有人迫不及待在网络放出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十部好莱坞大片和十部国产大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国外或是国内,2014年都注定是一个属于电影的“大年”。
对于引进片去年在国内的失利,影评人毕成功并不意外,“因为去年对好莱坞来说也是所谓的‘小年’,真正可怕的是明年。”的确如此,明年许多好莱坞系列大片都将推出新一集,《超凡蜘蛛侠2》《X战警前传2》《变形金刚4》《霍比特人2》《美国队长2》《敢死队3》《饥饿游戏3》……光听名字就让人为国产片捏一把冷汗。
但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国产片方面也有众多令人期待之作。展望2014年,我们期待中国电影再创佳绩,期待大师回归,期待新人出头,期待出现更多像《泰囧》一样不靠档期保护、质量征服观众、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国产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