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国际化 《三体》成“带头大哥”

15.08.2015  15:23
原标题: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国际化 《三体》成“带头大哥

刘慈欣小说《三体》中描述的混沌世界。

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国际化?

本报国际问题资深编辑 三剑客

新闻背景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第二部《黑暗森林》英文版11日出版。

中国教图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英文版《三体问题》全球销量超过3万册,其外文版版权引起10国30家出版机构的“争夺”。刘慈欣和《三体》是不可复制的个案,还是中国科幻群体性崛起的前奏?

三体》火爆全球

郑佳文:《三体》在国外到底有多火呢?去年在美国出版后,它先后获得美国星云奖、雨果奖等5个国际幻想文学奖项提名。今年,《三体》三部曲第二部《黑暗森林》出版前,不少美国媒体更是在书评部分专门介绍《黑暗森林》。

赵海建:对我这样的土人来说,《三体》的影响属于出口转内销的那种。我是从国外媒体的介绍中了解《三体》的,随后就去书店买了一套来看。我个人经历就说明,《三体》的国际化道路走得很成功。我查了美国亚马逊的购书页面,第一部《三体问题》就有388条用户评论,62%的读者给予了五星评价;第二部《黑暗森林》上市后读者反应也不错。

王希怡:刘慈欣自己也说过,科幻不光在中国是小众,在全世界都是小众。《三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振奋人心的。

郑佳文:这估计和科幻电影的流行是分不开的。随着很多好莱坞通俗科幻大片如《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在中国票房火爆,也间接推动更多受众对科幻作品开始关注甚至产生兴趣。

赵海建:如此说来,科幻文学在中国首先是“西学东渐”,然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能在国际上认可,反过来又会促进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

作品接地气很重要

王希怡:我觉得科幻创作应避免玩华丽概念、或者将各种天文物理宇宙法则玩得云里雾里的“烧脑”趋向,以为这样才是“高大上”,实际上导致大部分读者都很难阅读。没有受众,科幻的传播和发展就难以为继,最后只能沦为自娱自乐。

赵海建:“烧脑”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不离谱就好,关键还是看有没有受众。科幻文学发源于英国,繁盛于美国。美国很多科幻作品流行,其中一个关键是它们比较“接地气”,能够为更多的普罗大众所接受。比如美剧中就有大量科幻题材的,其中一些经典如《X档案》、《迷失》等收视率傲人,它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制作严谨、精良,有理有据有悬念,但又不会晦涩难懂到令人弃剧。

郑佳文:我认为,《三体》就是“硬科幻”和“软科幻”相结合的典型。刘慈欣构建的世界为我们所熟知,在此基础上向我们展示生命有可能的形态和发展形势,并且引出“宇宙生存学”,这对于读者来说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赵海建:《三体》的国际化道路之所以这么成功,也离不开好的翻译。就文学而言,最大的传播障碍就是语言。我很喜欢读泰戈尔的诗,读一些中文译本总感觉生硬。如果对作者语言文化缺乏了解,那就更难读懂。

辜鸿铭当初就深谙此道,为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他常常使用英语、德语等在外国报刊上发表文章。所以,语言障碍的消除对中国文学的国际化功不可没。

与欧美差距还很大

王希怡:刘慈欣也说过《三体》的成功不代表中国科幻的成功。的确,如果考量作家的整体水平、每年科幻作品的产量、发行量和产值等指标,中国的科幻水平跟欧美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郑佳文:除了刘慈欣以外,中国还有韩松、王晋康、宝树等好的科幻作家,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科幻小说作者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比如说,《三体》的内容就借用著名的“费米悖论”,这一悖论阐述了过高估计地外文明存在性与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现在很少年轻作家愿意为了一部小说如此“烧脑”。

赵海建:相比科幻文学比较发达的美国,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很难通过一部或者几部小说就能够弥补。高水平的读者更重要,如果没有人关心对社会更深层次的想象甚至是宇宙的秘密,好的作者不可能出现。往好的方向想,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有利于读者群的扩大,可以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

国际化应文学先行

郑佳文:推广科幻小说最好的途径还是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等电影的高票房说明科幻还是很有市场的。不过,我对《三体》电影的效果还有疑问。科幻电影要成功,特效是关键,国内的团队能做出和好莱坞相媲美的视觉效果吗?我挺担心电影会对小说的推广起到反作用。

王希怡:总而言之,《三体》的火热可能会对中国科幻产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热潮的影响力未必是可持续的,科幻产业真正要成熟发展,无论是作者还是受众的培养,我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赵海建:不管怎样,包括科幻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都应该提升国际知名度,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能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更多机会。例如,在《百年孤独》之后,很多人认识了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拉美。中国文学这些年在国际上已经颇具影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例。

如今,中国人又在科幻文学国际化方面有了些许成绩。我认为,中国的国际化首先应该是文学的国际化,这应该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来推行。当然,文学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