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专家: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实验标准更严格
近日,农业部公开了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提案的回复。农业部表示,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权威结论,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
对该“权威结论”,农业部在回复中指向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称其制定的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准则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的仲裁依据,“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和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评价原则和技术方法都是参照CAC的标准制定的。”
农业部称,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开展了大量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认为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该回复中引用了来自世卫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对转基因安全性问题的结论,包括“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每年对转基因作物违规销售等进行督查
农业部称,其每年对全国各地转基因作物违规试验、违规种植和违规销售情况进行督查,形成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并将持续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根据该回复,我国是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最多的国家,目前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
■ 专家声音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农业部在回复中提到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国际性机构,对全球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食品安全管理做出指导性原则,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价方式也依据其指导原则。
此前,有人认为测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老鼠毒理实验仅90天,过短。黄大昉表示,这个实验同样是依据CAC的原则所做的,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管理,“有人说为什么不做猴子、不做牛啊?因为食品法典委员会里并没有这个要求,它从科学的角度看,认为这样做就够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是有安全性的。”
黄大昉表示,因为转基因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我国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实验标准在CAC的基础上更细、项目更多、更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