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输出衰退论”毫无根据 意图耐人寻味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外界质疑声和“中国输出衰退论”再度甚嚣尘上。习近平主席9月23日在美国西雅图指出:“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很多,发展后劲很足。”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撰文称,近年来,我国顶住了“三期”叠加带来的较大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不仅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将为世界经济再平衡和稳定复苏创造新的机遇。专家指出,所谓的“中国输出衰退论”只是没有根据的“空谈”,其背后意图耐人寻味。
1 中国到底输出了什么
近些年来,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可圈可点,居全球第一。统计显示,2009—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高于同期美国18%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30%左右。
中国旺盛的需求为其他国家商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王保安分析,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进口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
中国游客和企业走出去也繁荣了海外市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统计显示,中国游客既“游”且“购”,海外旅游消费总额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2014年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在全球国际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1%。
另据统计,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23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3。王保安介绍,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在‘量’上拉动世界经济发展外,我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还体现在,一是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稳定的预期;二是转型升级为其他国家带来产业与就业方面的贡献;三是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了为世界经济合作发展提供推力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对本报记者说。
2 深受世界经济调整之痛
客观分析,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有其内生主动调整的原因,也有受世界经济调整的影响。专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存有一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比如货币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依然脆弱的欧元区经济,新兴经济体面临国内债务和对外账户赤字等,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多重挤压。
分析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对中国的冲击,王保安认为,首先是外需疲软,导致中国出口增速明显回落。王远鸿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开始减弱。与此同时,中国向高端产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的竞争,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开始体现,我国此前依赖的成本优势开始弱化。这对于中国的出口与投资都形成了较大冲击。
其次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中国“被通缩”。“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态势对于新兴经济体影响巨大,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输入性通缩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体现。”王远鸿分析认为,物价下行的压力会直接影响投资与消费,同时这种压力会形成一种“紧缩”的经济氛围,对经济运行带来负面预期影响。
此外,在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饱受被动升值之痛。
各国经济发展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国的问题似乎对一些人而言格外“扎眼”。近期,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比特表示,2016年开始全球经济将出现衰退,中国将是领头羊,届时,全球经济增长将远低于2%。
“唱空”中国各有原因,有些是对中国经济无知或短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强调,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我们的基数每年都是增长的,特别是每年的新增量在全世界还是最大的。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还很大,潜力和动力还很强。中国经济不会像有些人想的,在短期之内出现大幅度下滑。
而另一些“唱空”的背后则是心怀叵测,希望利用市场预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此,专家表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不要被这些错误信息误导。
“以‘衰退论’来谈中国经济并不合适。我国经济目前仍能维持7%左右相对较高的增速,以我国的经济体量来算,经济增量仍然很大。”王远鸿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特别是在节能环保、城镇化等投资领域以及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