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余具中国远征军遗骸11月将归国安葬

29.10.2015  15:44

   10月28日,96岁高龄、参加过密支那战役的远征军老兵尤广才在发言中回忆那段抗战岁月时激动不已。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李萌 程露 白旭 苑苏文)在埋骨他乡70余年后,300多具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将于11月初从缅甸运回中国境内安葬。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远征军遗骸集中归国安葬。

  今年4月,中国民间组织发起“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一期发掘地点为原中国远征军新一军缅甸密支那阵亡将士公墓。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说:“截至8月30日,发掘人员在缅甸密支那总计收敛347具远征军遗骸。因有的葬坑是多人合葬,最终数据需经DNA鉴定全部完成后才能确定。这是中国远征军遗骸集中归国安葬数量最多的一次。

  项目组织方2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缅甸政府同意,这些遗骸将于11月5日从中缅边境的云南猴桥口岸入境,随后将安葬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的英雄部队。二战期间,十万中国远征军为国出征,很多人埋骨他乡。

  1944年,被世界称为“亚洲的诺曼底登陆”的密支那战役,在缅北重镇爆发。

  为了保证发掘鉴定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陈靓担任了发掘小组的组长。她说,由于气温、降雨等因素,遗骸保存状况欠佳,头骨多残成碎块。截至8月底,共发掘葬坑294座,包括4座物品坑、2座动物坑、4座人与动物合葬坑。

  “很幸运,我们第一天就发现了中国远征军的帽徽。后来出土遗物还有纽扣、水壶、相框、钢笔等。”她说。

  据介绍,发掘小组采用了鉴定臼齿磨耗程度的方法来确定这些远征军将士的死亡年龄。远征军遗骸中可以具体鉴定出年龄段的个体有204例。据初步统计,年龄在20岁至25岁的有87例,占鉴定结果的42.65%,表明接近一半的阵亡将士都是这个年龄段。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辉担任了遗骸DNA鉴定工作的负责人。他表示,远征军遗骸的鉴定,不同于传统的法医鉴定,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专门搭建了新的实验室,利用Y染色体遗传特点对27个遗骸(骨骼或牙齿)样本进行了分子鉴定。经过分析,其中37.04%来自中国西南地区、22.22%来自西北地区,18.52%来自中南地区。

  李辉表示,这与中国远征军来源统计数据相吻合。鉴定结果可以帮助确定阵亡将士来自于中国哪些省份。只要通过基因比对,就可以确定阵亡将士的父系男性亲属。“所以,我们接下来希望找到更多的远征军亲属”。

  施甸县县长李文广告诉记者,施甸将为此项目提供不少于1000亩的土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供远征军归葬专用,计划明年年底前完成安葬工作。

  孙春龙说:“我们希望为每一个无名英烈找到亲人留下最后一丝希望。在完成DNA鉴定后,将会建设中国无名抗战英烈DNA样本库,向全社会公开寻找英烈的亲人。这个工作将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我们找到最后一具远征军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