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新势:互联网金融的变与辩
在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互联网金融被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受到海外媒体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这样感叹:中国一支互联网货币基金才发行9个月,现在投资者人数却比中国股民还多,这显示出中国金融服务业正在经历多么快速的变革。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好比一条“鲶鱼”,正在搅动中国传统银行业的一池春水。
就这个话题,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华尔街分会秘书长蔡凯龙表示,在银行低存款利率和高贷款利率背景下,金融投资产品和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缺乏,像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就受到了欢迎。余额宝让用户存取更方便,收益率更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微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这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非常正面的”。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从让公众受惠这点看,应该对余额宝持肯定态度。易观国际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张萌表示:“互联网金融最值得肯定的是其在产品设计、服务意识和营销模式上的创新。”
尽管目前余额宝的资产管理规模相对于中国总存款规模占比很小,但是其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不容小觑。
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通过迫使银行压缩利润,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对投资者的服务意识,改进及创新产品和增值服务,从而推动传统银行业改革;另一方面,它为银行间利率、债券收益率、基金管理提供变革契机,并加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然而,金融创新产品并非白璧无瑕,其潜在风险需要当局小心防范,及时有效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近期,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犹如为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般的扩张进行点刹。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黄震解释说,虚拟信用卡可实现无卡对接、扫码支付,但这些便利使之存在遭破解、复制和盗刷的风险,一旦发生权益侵害,如何保留证据、维权,现在都没有明确界定。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急需从监管层面制定更加合理的市场游戏规则,实现风险与效率的有效权衡。
此外,消费者可能出于从众心理选择高回报率的金融产品,但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却并不清楚。对此,蔡凯龙介绍说,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支取和转存是有次数限制,超过规定次数就要受到罚款或者调低利率,而中国“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可随意存取,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
谈到深化利率改革的影响,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认为,“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决定其收益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牢牢挂钩。随着今后市场化改革铺开,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竞争日益广泛,利率最后会体现总供给、总需求关系的平衡。
谈到应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英国《金融时报》建议,中国监管部门在初始阶段未施以严格管制,是对创新的一种鼓励,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规模之时,政府有责任通过适度监管将其导入正轨。
意大利经济学家洛蕾塔·纳波莱奥尼则认为,中国应主动规避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可能造成的风险,例如恶性通货膨胀和巨大的金融泡沫,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十分必要。
黄育川指出,实施审慎的金融监管,政府需要建立有序破产机制、问责机制,增强金融产品透明度,促使金融机构对风险做到充分披露,金融机构也要有自己的风险管理应对机制,才能保证自己走得更远。
应当看到,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交锋并非“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促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针催化剂。伴随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两种业态的金融服务有望实现深度融合,普通中国民众将享受更为灵活多样的投资选项和资产增值手段,成为这场变革最大的受益者。 (记者张涛 谢鹏 参与记者:吴心韬、樊宇、刘凡、杨琪、刘宇、孙鸥梦)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