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游客纷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30.11.2019  11:02

    为营造游客放心游环境,婺源县秋口镇推广以“说、商、办”为核心内容的“村民商议”制度,打破了村民与村干部沟通隔阂,拉近了游客与景区的关系。尤其是事前旅游约谈制、餐前消费确认制等多项举措的实施,将旅游纠纷率降低到最低。乡村旅游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更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

全国围甲联赛婺源专场在李坑景区举行 婺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欺客宰客者,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秋口镇官桥村古建筑成群,自然风光旖旎。以前,村民自扫门前雪,环境差,即便游客来了,也是看上两眼就匆匆离去。为此,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可有的村民根本不理睬。

        官桥村脱胎换骨的变化,得益于一个项目落户。2015年初,该村获得500余万元项目资金建设“中心村”,但钱怎么花?村委会犯了难。

        村委会最后决定,把决定权交给村民。村党支部书记朱玉书说,两个月开了6次村民大会,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于该项目是村民共商共议的,征地免费、搬迁免费,一路绿灯,进展非常顺利。

        最终官桥村成功获评3A级乡村旅游点,每天都能迎来2000余人的写生大军,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然而,“美丽经济”中也常夹杂着不和谐因素。短斤少两、欺客宰客等现象时有发生,游客反映强烈。决不能让村里的“旅游饭碗”砸在个别人手里,官桥村干部迅速对此展开治理。

        “经过村民集体协商,我们要求景区餐饮业主自觉诚信经营,出现缺斤少两、欺客宰客等不良行为,将上报县有关部门,通过个体户、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取消经营资格。”村党支部副书记戴玉泉说,村民协商制定了旅游资源保护网络包干制度,对每家每户定职定责,把责任明确细化到每一家民宿、每一个商店。每年旅游旺季开始前,村干部都要主动约谈民宿、餐饮店等业主,发现企业存在经营管理苗头性问题时,及时提醒纠偏。经过对景点吃住行娱购等方方面面的整改规范,游客反映的问题得到遏制,并实现基本消除。

        “官桥景美,民风也淳朴,民宿老板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我们吃饭、游玩没有碰到欺客宰客现象。”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吴先生说。

        餐前消费价格确认,避免价格纠纷

        素以“小桥流水人家”闻名的李坑景区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后,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一度陷入了“混乱—整治—混乱”的困境。景区管理混乱、游客体验度低、游客投诉急剧上升……让这个4A级景区拉响“摘牌”警报。

        “李坑除了是村庄,还是景区,旅游经营活动往往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旅纠纷处置情形更为复杂。”李坑村党支部书记李义泉介绍,一些村民擅自在景区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破坏旅游环境整体和谐。去年年底,他们把村民集中到申明亭内,一起协商管理景区、治理村庄的办法。很快,村民制定了农民建房、摆摊设点、游客投诉受理等行为规范。村民如有违反,将扣除其一家人的旅游资源费。此后,村民不再占道经营,主动将自家新建的房子修旧如旧,还原李坑的古老风貌。村民们明白,只有让路、还景和诚信经营,才能让李坑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李坑景区,餐饮店内醒目位置都挂着一块标牌,标牌内明确标示了餐前消费价格,确保消费者一进店门就能看到,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从而避免了价格上的争议和纠纷。

        “以前‘摆地摊’,游客都担心我们欺客宰客。现在都是明码标价,不用磨嘴皮子,游客货比三家,买得放心,生意也好做了。”村民李五盛对此深有感触。

        来自武汉的游客袁鸿宾今年已是第三次来李坑了。他说,婺源旅游硬件环境好,软件环境也令人信服,在这里赏山水美景,品土菜河鲜,放心安全。

        好制度管出好“风景”。今年国庆黄金周,李坑景区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0%,游客投诉量明显下降。

        推广“村民商议”制度,提升游客满意度

        为规范旅游经营行为,2018年,秋口镇在全镇16个行政村推广“村民商议”制度,由各村村民通过商议,自立规矩、自觉执行、自主发展,并运用现代网络建立起与游客实时沟通的渠道,最大限度解决好游客吃住行娱购等问题。

        为净化旅游市场,在此基础上,婺源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成立旅游诚信退赔中心,打造让游客放心的旅游购物环境;在全省率先成立“旅游110”,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

        “每年都有外地朋友来我们村游玩。我家的茶叶、笋干、香菇等土特产都卖出了好价钱。村里的贫困户都通过吃‘旅游饭’脱贫致富。”谈起村里的旅游环境转好,及给村民带来的丰厚回报,秋口镇李坑村村民李晓红感触颇深,她充满憧憬地对记者说:“‘旅游饭’,我们现在是越吃越香,越吃越有味。”

        江淦泉 本报记者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