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的赣鄱力量

31.08.2015  09:00

 引言

  70年弹指一挥间,赣鄱沧桑见证。从抗战岁月到和平时期,从救亡图存到复兴追梦,中国共产党始终写下气壮山河的动人乐章、绘出勇往直前的奋斗画卷,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到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不断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抗战铁血岁月,赣鄱儿女与中华民族共存亡。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庐山吹响全民族抗战号角;经历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健儿从赣南等崇山峻岭中似猛虎出山,缔造出抗日“铁军”新编第四军;阵地战、游击战、地雷战,敌后抗日游击队出奇制胜;全省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与全国一样,在这片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号召力:吹响全民族抗战号角

  镜头:8月29日,星期六。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著名的“庐山会议”旧址一侧,三栋联立的中式宫殿式两层建筑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巍然矗立,建筑正门高悬的匾额上,“庐山抗战”四个金色大字清晰醒目。这里,是庐山抗战博物馆。尽管只是早上8时,但已有不少游客开始排队入馆参观。

  “长江入海方无限,庐岳撑天始有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长驱直入。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庐山挺立起坚不可摧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积极促成了“兄弟阋于墙”向“外御其侮”的转变。

  1937年7月7日,在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第二次赴庐山谈判途中,“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曾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发动领导了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并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的口号。“西安事变”后,从1937年2月至8月,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首席代表,与国民党蒋介石、顾祝同等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举行了5次谈判,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庐山谈判。

  7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事宜,并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努力,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发表;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倭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赣鄱大地因此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凝聚力:救亡宣传震山河

  镜头:“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8月夏末的清晨,南昌八一公园内,一首首经典的抗战老歌唱响。成百人的大合唱,声震云霄,场面壮观,情景感人。此情此景,不由把人们带进70年前的抗战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个救亡团体,曾在这里激情演说、引吭高歌,动员赣鄱儿女投身滚滚抗日洪流。

  抗战的江西,同样是泪与火,铁和血。中共江西地方各级党组织肩负起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坚持抗战的重任。

  在党组织领导下,江西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全省各界热血沸腾,成立各种救亡团体,到街头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散传单、演话剧,宣传抗战,激发斗志,众志成城,投身抗战。

  1938年初,“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成立,下设10个大队,共有1000多人,本省青年占三分之二。中国共产党在服务团设立党总支,并在5个大队建立了党支部。青年服务团在集训后深入工厂农村,采用话剧、街头剧、演讲、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1938年3月,南昌文化界救国会成立,王造时、罗隆基、许德珩出席会议。

  193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东南总队,由陈丕显任总队长。

  1938年7月26日,江西党组织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名义宴请江西国民党上层分子及各界有名望人士,提出团结抗日保卫江西意见书。

  在“妇女生活改进会”中,有50多名女共产党员在省、县妇女指导处工作,在40多个县组织起50多万妇女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广泛地团结了中华民族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筑起了全民族抗战的坚固长城,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领导力:铁军从这里走出

  镜头:在南昌市三眼井友竹巷7号,有座迄今保存完好的民国风建筑,这里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步入该馆,面积达600平方米、高达9米的巨幅山水画卷,生动再现了当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响应党的号召下山集结改编成新四军,奔赴大江南北杀敌抗战的画面。室内的每一件陈列都把我们引入抗战的历史回忆,每一张泛黄的照片都浸透了英气的豪迈。我们仿佛看到,身穿灰军装、佩戴“抗日”蓝臂章的新四军战士活跃在南昌街头。他们不愧是中华优秀儿女,是民族的真正希望。

  1937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抗日军事力量——新四军宣告成立。

  1938年1月6日,在南昌市三眼井友竹巷7号,原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所在地正式设立了新四军军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项英、陈毅等同志在这里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将活跃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伍合编成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同时,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从1937年11月中旬起,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从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中抽调大量干部特别是有作战指挥和治军经验的团以上干部到新四军中工作,充实新四军的有生力量。

  从此,一万多红军健儿走出深山老林,迎着抗日的烽火,踏上了北上的征途。留存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一首遗诗,是这样写的:“冒着黑暗奔去,祝福你,在黎明之前,加入战斗的行列。”驰骋于广阔的华中抗日根据地,迎着落日长河,新四军这支铁军谱响了一曲曲抗战壮歌。

  据史料不完全统计,从南昌走出的新四军,对日、伪军共作战24617次,击毙日军11.7万余人,建立了8个民主抗日根据地,到抗日战争胜利已发展壮大到21万多人,还有9万多地方武装及96万民兵自卫队,成为华中地区抗战的中流砥柱。  战斗力:血沃战场驱虎狼

  镜头:在南昌市民俗博物馆,斑驳泛黄的纸张上,完整记录着一首激荡人心的赣北游击队队歌:“游击九德瑞昌永武边,号角一声喊,奋起保家园。歼倭寇,杀汉奸,忠义谱云天。爱护老百姓,纪律要森严,行动听指挥,团结似铁坚,军队制度要健全。使用好地形,经常夜行军,要沉着,要机敏,以寡胜敌人。爬山似猛虎,行程似驾云。精忠保国土,誓死为人民,终叫倭寇全覆没,打倒大和魂。”这首套用《苏武牧羊》曲调的游击队之歌,曾在南浔线上的岷山抗日根据地广为传唱。

  红军赣北游击队因未编入新四军序列,留在原地改编为“赣北抗日游击队”。 这支举枪挥刀杀鬼子的队伍重组的消息传出后,当时只有30多人的赣北游击队立刻壮大起来,在南浔线神出鬼没,打击日本鬼子。

  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的外围战场上,日军106师团和101师团进犯德安,在万家岭被薛岳指挥的部队包围。赣北抗日游击队在刘为泗的领导下,活跃在南浔铁路和德瑞公路一线,仅半年时间就痛击鬼子10多次,共打死日军500多人,并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1939年1月22日江西《民国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国民党中央社报道:“我赣北游击队活跃,株岭鏖战颇有斩获”。24日又报道“敌人再犯岷山株岭,经我游击队英勇击退”。

  除了刘为泗领导的赣北抗日游击队威名远扬外,中共彭泽大工委在江西、安徽边界的彭泽、湖口、宿松、至德(现东至的一部分)、望江等建立起彭湖游击根据地;新四军江南抗日挺进支队在江西瑞昌、湖北阳新边界创建瑞阳边游击根据地,狠狠打击日寇……

  后记:在抗日战争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责任,以自己的正确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最前列,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历史启迪现实,昭示未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江西日报记者 魏 星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