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紧抓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张掖市民乐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和商务部开展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先后出台县委1号文件,从种苗繁育、规模种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加工等方面,强化扶持措施,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中药材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
民乐县商务部门围绕中药材产业重点培育流通体系建设,按照“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中药材。商务部门负责人介绍,201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2万亩,其中订单面积15万亩。主要栽培种植甘草4.17万亩,板蓝根8万亩,黄芪4万亩,党参1万亩,防风1万亩,王不留行1万亩,大黄、当归、红花、生地、芍药、柴胡、秦艽、桔梗、孜然、黄芩、等其它品种4.03万亩。鼓励和扶持农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入合作社,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形式,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在10个乡镇建起板蓝根、甘草、黄芪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支持金丰、华瑞等中药材生产企业投资5000万元,种植喷灌圈16个,建起中药材现代化种植基地,全县生产企业自建中药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
在流通体系建设中,县农技推广部门统一组织大宗药材种子繁育,开展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种推广,确保品种纯度和种子质量。划定专门区域建设集中育苗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协会方式组织生产,以会员农户参与承担育苗任务和抵御市场风险,建立集中连片的甘草、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繁育基地20000亩。其中:甘草种植8000亩,板蓝根种植12000亩。投资2000万元,计划建成中药材工厂化育苗中心,预计年繁育中药材种苗2000万株左右,保障了全县优良种源的供应。
一是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间作套种、病虫防治等20多项技术试验示范,引进甘草、党参、当归、大黄、独活、羌活、黄芪、红花、牛蒡子等新品种10多个,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点15个,品种对比、施肥效果等试验示范面积达8000亩。二是积极开展中药材高海拔种植试验示范,2013年县境内高海拔种植中药材1万亩,实现了中药材高海拔种植破题发展。三是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示范,建成了全国机械化生产亮点示范县,提高了中药材种植机械化水平,其中甘草、板蓝根机械化作业面积达10万亩。四是将中药材种植主攻方向定位在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上,切实强化指导服务,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以板蓝根为例,2009年平均亩产280公斤,2011年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2013年亩产达到360公斤,通过提高单产,实现了总产递增,增收效益明显。2013年,全县中药材总产达到6.8万吨,总产值达6.9亿元以上,种植农户人均从中药材收入中增收2300元。
商务部门加强品牌效应。近年来,充分利用《新民乐》报《张掖日报》、《甘肃日报》、《中国特产报》和“西部民乐”网站等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宣传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示范典型,助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我县被列为全省河西地区唯一一个“中药材种植主产县”,2010年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012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板蓝根之乡”称号。极大地提升了民乐县中药材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同度,民乐县已成为全国各大药市的主要货源地。 同时,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完善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逐步改善市场环境。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合作,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大对现有中药材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能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