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从能源合作扩展至产业转移

06.05.2014  18:55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常红)由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持编写,今天在京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指出,2013年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原有基础上呈现一些新特点:中非关系的战略性凸显,经贸合作日益从能源合作扩展至产业转移。

中非关系的战略性凸显。中非关系的战略性不仅表现为非洲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地位,更表现为其日益超越双边范畴成为牵动大国互动、金砖国家合作等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力,非洲成为牵动大国互动的舞台,美、日、英、法等国的各种对非合作倡议与机制迅速发展。世界大国走进非洲不但压缩了中非合作的发展空间,而且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挑战”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中非关系的战略性日益凸显。随着中国崛起进入关键时期,周边环境趋于恶化,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关系是一种理性选择。中国需要强化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和新兴大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中非经贸合作日益从能源合作扩展至产业转移。2013年中国对非投资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迅速。尽管从投资规模来看,国有企业仍占据绝大比重,但是从企业数量来看,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2000多家中国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占70%以上,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制造业投资明显增加。尽管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制造业投资明显加快。三是中国投资开启了非洲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玻璃、皮革、汽车等生产线迅速发展。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但给非洲输送了资金、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而且提升了非洲自身的发展能力。目前中国在非洲制造业投资存量达34.3亿美元。

非洲成为中国展现大国责任的重要舞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面临日益增长的全球责任。非洲因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弱势地位而在面临各类全球性危机时更为脆弱,进而对中国有更多的期待。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开始更加主动施加影响塑造安全环境,不但在和平解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参与非洲大陆的冲突与安全威胁的应对;明确表示继续同非盟深化在非洲和平安全领域的合作,支持非盟倡导“非洲人解决非洲问题”的原则。2013年10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利比亚任务区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11月,中国主持安理会关于刚果(金)冲突的非正式磋商,寻求持久的政治解决方案。12月,中国派特使在开罗会见埃及外长,讨论埃及局势、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这些特点表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正处于转型之中。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转型将为非洲工业化和中非关系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历史机遇。